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会怎么样
2024-11-27 05:13: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危害如下:
1、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2、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3、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
4、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回答2: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2、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3、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扩展资料:

防治措施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

回答3:

酸雨的危害

□ 酸雨的危害 (一)
□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

□ 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 酸雨的危害(二)

□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马、京津、丹东、图们等地区现在也出现了酸性降水。

□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 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庆奉节县的降水 PH 值小于 4.3 的地段,20 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 50%。

□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 2.5 倍。

□ 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长江以南的省份。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 28 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 14 万公顷。根据某些研究结果,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 630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亿元(按 1988 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 11 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 44 亿元。

□ 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虽然对森林的生态价值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争议,计算出来的数字还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森林的生态价值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这几乎是一致的。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它经济价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回答4: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对水域生物的危害
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受到酸雨的污染,影响最大的是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其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水域酸化可引起鱼类血液与组织失去营养盐分,导致鱼类烂腮、变形,甚至死亡。
首先,水体的酸化抑制细菌的繁殖,使细菌总数减少,降低了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从而使真菌数则迅速增加。这些变化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产力的丧失。在酸化的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减少,多样性降低,生物量下降。这些变化最终将影响鱼类的种群和数量。因为鱼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鱼类食物的短缺,必然造成鱼类种群和数量的减少。
其次,鱼类本身对酸度的变化特别敏感。一方面,由于水体pH值的突然改变,使鱼类不能很快适应,而造成大批鱼类死亡;另一方面,长期的酸雨使水体的pH值逐渐下降,鱼类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至于突然死亡,但经受不住持续的酸性压力,导致功能失常、组织病变、繁殖能力下降,从而鱼群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据有关报道,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挪威有260多个湖泊鱼虾绝迹。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已有几万个大小湖泊遭到酸雨的破坏,其中加拿大就有4500多个湖泊无鱼类生存,成为“死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
第二、水域酸化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消失,破坏各类生物间的营养结构,造成严重的水域生态系统紊乱。水体的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类。在pH值高于6.0的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正常,随着pH值的降低,种群会发生变化。例如,在pH值大于6. 0时,湖泊中以硅藻为主;而pH值小于6 .0时,则被绿藻所取代;当pH值等于4. 0时,转板藻成为优势种。
第三、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第四、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二、对陆生植物的危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木材的林副产品,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
研究表明,酸性降水能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降低生物产量,甚至引起森林死亡。
首先,酸雨能直接侵入树叶的气孔,破坏叶面的蜡质保护层,当pH<3时, 使植物的阳离子从叶片中析出,从而破坏表皮组织,流失某些营养元素,从而使叶面腐蚀而产生斑点和坏死。
其次,酸雨还阻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当pH<4时,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成熟,降低产量。引起叶片变色、皱折、卷曲,直至枯萎。
最后,酸雨落地渗入土壤后,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结构,从而间接影响树木生长。
据资料记载,酸雨已造成北欧国家大面积森林死亡。欧洲每年有6500万公顷森林受酸雨危害。在意大利有9000公顷森林因酸雨而死亡。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约有四分之一的森林坏死,波兰已观察到针叶林大面积枯萎达数十万公顷,捷克的受害森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我国重庆南山地区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而死亡过半,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对农作物的危害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水稻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但土壤中因酸雨释出的金属也可能为植物吸收造成影响,这问题极其复杂,譬如,酸雨中某些金属( 如,铁 )的释出反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酸雨对植物、农作物、森林的确实影响仍不清楚。

三、对土壤的危害
酸雨可使土壤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影响之一是酸雨落地渗入土壤后,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结构。酸雨使植物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淋洗出来,特别是Ca、Mg、Fe等阳离子迅速损失,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个影响是土壤中某些微量重金属可能被溶解,一方面造成土壤贫瘠化,另一方面有害金属如Ni、Al、Hg、Cd、Pb、Cu、Zn等被溶出,在植物体内积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加快重金属的迁移,特别是土壤中到处都存在铝的化合物,在pH=5 6时,土壤中的铝基本上是不溶解的.但pH=4 6时铝的溶解性约增加1000倍。酸雨造成森林和水生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壤中的铝在酸雨作用下转化为可利用态,毒害了树木和鱼类.土壤酸化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微生物的繁殖。
影响之三是过量酸雨的降落,造成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下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固氮等作用,直接抑制由微生物参与的氮素分解、同化、与固定,最终降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影响植物的营养代谢.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是积累的,土壤对酸沉降也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所以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土壤酸化现象。

四、对建筑物的危害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耐酸性差,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
酸雨对金属物品腐蚀十分严重。因而对电线、铁轨、船舶车辆、输电线路、桥梁、房屋、机电设备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全世界的钢铁产品,约1/10受酸雨腐蚀而报废。1967年,美国俄亥俄河上一座大桥突然坍塌,桥上许多汽车掉入河中,当场淹死46人。原因就是桥上钢梁和螺钉因酸雨腐蚀锈坏,导致断裂。在美国东部,约3500栋历史建筑和1万座纪念碑受到酸雨损害。
酸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腐蚀十分严重。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罗马的文物遗迹,加拿大的议会大厦、我国的乐山大佛等。希腊雅典一座神庙中的大理石雕像,在20世纪前的数百年里均完好无损。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因酸雨侵蚀,损坏严重。北京有一块500年前明代石碑,40年前碑文清淅可见,但近些年因酸雨侵蚀,字迹已模糊难辨了。
酸雨造成了这些物体的社会价值严重降低,并导致维修费用大大增加。

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危害,二是间接危害。酸雨通过它的形成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直接刺激皮肤, 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会引起呼吸方面的疾病,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它的微粒还可以侵入肺的深层组织,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慢性咽炎和支气管哮喘,致使老人眼睛、呼吸道患病率增加。美国因酸雨而致病人数高达5.1万。据调查,仅在1980年,英国和加拿大因酸雨污染而导致死亡的就有1500人。
其次,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再次,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六、政治争端
因酸雨引发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加拿大受酸雨污染,已有4500多个湖泊鱼类绝迹,另有4000多个湖泊也宣布告急。数十万加拿大人健康受损。经专家调查发现,问题主要来自美国。因为美国在靠近加拿大边境,建有大量燃煤的电厂及其他工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随风飘移到加拿大。为此,加方多次向美国提出交涉,而美国又不承认,目前双方谈判仍在进行中。

回答5:

酸雨是会污染环境的。它的危害,首先表现在能使水质酸化,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的生长。现在全球有许多的湖泊,河流,由于落入大量酸雨,水中酸的含量急剧增加,既杀死了鱼类,又危及了四周的植物。每年全球有近百万公顷的树木死亡,大批茂盛的热带雨林逐渐枯萎。其次,他会腐蚀建筑物。希腊的雅典女神庙,意大利的斗兽场,北京故宫的石狮子,这些数千年来保存完好的古代文化遗址,在数十年间就被酸雨腐蚀了。第三,它漂浮在空中形成的酸雾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能刺激人的呼吸道和眼黏膜。。对付它,只有全球共同努力,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逐渐消除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