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是商鞅,可是举国上下却将他痛恨之极。商鞅能够 说成是我国最早的、首次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的人。与绝大部分战略家相同,他改革创新的目的是好的,并且结果也非常好,秦国的确在他的整治下慢慢强大起来。
可是,他太过着急,方法又未免有一些苛刻,因此在大张旗鼓地运行一阵子之后,便造成了下到普通百姓、上到君臣的不满意,不仅新法无法持续推广,自己也走上了黄泉路。商鞅变法早期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主要是他可以控制上面保守派的抵抗,比如说刑及太子的老师。
设想,太子违法还是不容原谅,普通百姓当然只能遵照执行了。但这与此同时,也就给商鞅埋下了致命性的败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公子虔杜门不出已8年矣。”如果有机可乘,上面保守派不容置疑会合而攻之。
针对那些新政策,普通百姓当然众口不一,商鞅将讨论新政策者逐一法办。在他认为:说好的便是阿谀奉承,该杀;说坏的便是在扰事,更该杀。商鞅还常常亲临现场查看犯人,曾在一天以内连杀七百多名。
因此,他变成全民公敌。商鞅被判处极刑时,当朝文武无一为其求情,普通百姓争夺其肉。不容置疑,商鞅针对秦国的做大做强,拥有非常大贡献,殊不知,却令举国上下对他痛恨之极诸事留余地,从各个方面考虑到事情发展的趁势,不管为文还是从政经商都是有大益。俗话说得好,做日短,看日长。
因为在那个时代,被诬谋反而被杀头的忠臣多如牛毛,况且商鞅后来的确还去真的谋反了一下,因此没有什么好评论的。
商鞅的变法过于心急,做法还有些刻薄。他提出的政策过于残暴,也没有人性,前期效果好,到了后期百姓就怨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