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占支配地位的是唯心。他们曾详细地描述未来理想社会,但这是建立在人类道德和理性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社会的发展规律上。
所以,他们到处宣传、号召,企图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来达到理想社会;他们寄希望于统治者的协助,幻想用和平的方式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者彻底否定资本主义,所以他们猜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只能停留在和资本主义完全对立的层面,但是任何理想社会的实现都不可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轨道,不可能完全背离人类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对资本主义的全盘否定,注定他们构建的理想社会只是空中楼阁。
马克思恩格斯则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是一种具体的否定,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他们既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又提出其弊端,得出共产主义社会既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超越,就不可能完全背离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结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提的社会主义的方案只被用来与现有的资产阶级社会对立,而没有提及后者的进步与矛盾。
对空想社会主义者而言,新社会来临的主要推动力是教育和宣传,那就是完全是个人的和上层结构的现象。
因为他们希望个人的投入会产生圈套数量的结果,他们就把这个过程想象为“行动的宣传”。这个观念以后被恐怖主义革命团体所检去。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非常重视立即创立“未来社会的细胞”、合作社等等。
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它的根源,我们必须解释它的阶级性质。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无产阶级以前的社会阶级反对阶级社会、反对社会不平等的意识形态。这些无产阶级以外的社会阶级尚没有足够的物质经济力量来保证没有私有财产的制度最后胜利。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弱点,在于他们的学说中,无阶级的社会是圣贤赐予给赞同的群众。从柏拉图的《共和国》,到摩尔的《空想国》和卡贝的《伊加里亚》,哲学家、圣贤、科学家或者教育家以主人的身份来统治社会。
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言,无阶级的社会的开始,恰好是从经济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的社会化)和社会政治(无产阶级的成熟与,资本与劳工之间的斗争的展开)中得出来。
这些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是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进步和矛盾中得出的。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者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地区,会帮助资本主义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不同的。他们把无阶级社会的到来,设想为伟大群众的真正自我组织和自我解放运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贡献
“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由工人阶级自己来争取,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句话代表马克思主义与所有其他学说的最急进的决裂。
1、一个是经典,一个是空想,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过理论与实践的考察,非常有科学性,空想社会主义者类似于空中楼阁。
1、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2、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3、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
4、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
5、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6、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特别是大工业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欧洲工人三大政治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使科学理论的诞生具备了必要的社会前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亲身参加了革命斗争实践,并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他们批判地改造德国的古典哲学,发现了辩证唯物史观;批判地改造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剩余价值.辩证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哲学基础,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经济学基础.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体系,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以往社会思潮,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全部优秀成果,对各种社会进步思潮所包含的合理因素都进行创造性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