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对上艺术欣赏课的兴趣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学业负担重, 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也与艺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无关系。有专家指出,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传递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常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努力迎合教师的审美观,这是造成学生对精心编制的教材内容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还有,单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结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对艺术欣赏的畏难情绪,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参与艺术欣赏的积极性。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1. 必须认识到通过教学操作设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艺术教师不是简单的播放员, 歌唱家, 也不能只是艺术欣赏时的朗诵员。在美术欣赏课中, 我们的一些美术教师实际上只是津津有味地朗诵了收集起来的大量资料。可一堂课讲完, 学生却收获甚少。这都是教学操作设计不当或根本错误引起的结果。因为学习兴趣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关, 也和支持学生进行艺术评价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直接想关, 它贯穿于艺术欣赏教学的始终。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自觉的态度,积极主动的进行欣赏, 才能高效, 全面地完成艺术欣赏教学任务, 达到艺术欣赏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 在讲古希腊的雕塑时, 我没有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进行欣赏, 而是先播放了雅典奥运会上一段有关于古希腊雕塑录像, 并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 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西方人所崇尚的典范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再列举出《掷铁饼者》、《命运三女神》这样著名的雕塑作品进行分析,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希腊雕塑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然后出示《米洛斯的维纳斯》让学生结合高一语文课本中有关于维纳斯的课文和网上资料从人体比例、人体动态、精神气质等各方面进行赏析,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设计一个给维纳斯接上双臂小游戏,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残缺美的概念, 进一步感受古希腊雕塑庄重而典雅的艺术风格。这样一来,立刻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鉴赏水平。?
2. 欣赏方法与手段要有新意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新鲜感, 每节课都要上出新意。例如,在欣赏课中的提问就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只讲不问。在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 整堂课只有老师自己讲, 这样满堂灌。结果是老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效果不大; 也有的教师盲目滥问,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糊的问题都问。有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 偏离主题, 有的问题没有层次, 难易无阶梯。总之,提问的目的不明, 不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都是欣赏方法与手段没有新意。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是由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的认识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着眼于设计每个学生特点的发展目标,要选择好提问的对象,把握好提问 的时机,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让每一个学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 欣赏的艺术作品要化难为易,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难度和练习要求要适度,要注意循序渐进, 深入浅出。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虽然初中的美术课本上有西方美术欣赏的内容,但很多都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略而过, 所以高中生并没有多少西方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因此, 我在讲《文艺复兴三杰》时, 首先出示《最后的晚餐》, 并讲叙故事, 让学生指出谁是犹大。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是犹大?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学生的兴趣立刻提高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引伸开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不错。 4,课堂教学要有收有放, 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合理调控,必须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 如统一的评价标准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材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凡是学生能够掌握的要放; 学生自评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通过集体评价练习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放; 某一个知识,问题经过教师点拨能解除困难的要放。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合理调控, 必须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保持愉悦,积极上进的心境。?
5. 教师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 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 多关心学生, 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 以诚相待, 学生才会理解教师, 信赖教师。陶行之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像瓦特、牛顿、爱迪生这样曾经被老师视为坏学生而赶出校门的名人还有很多。他们非但不坏,反被后人称之为伟大的科学家。这就要求我们艺术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 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潜能。只要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这些珍珠,为其创造闪光的机会,就能让他们点燃自信之火,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现状
目前,虽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当今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升学体制中,美术教育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笔者以高中美术教育为例,探讨一下美术课堂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一级达标高中,只有高二年段开设美术这一科目,使用的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这本教材。以笔者平时上课以及听课的感受来看,目前的美术课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概括起来最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热情比较低。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缺乏教育资源的偏僻乡镇,这种情况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在此总结三点。
1.知识断层
现在很多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都流于形式,所以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极度缺乏美术教育,这使得他们在以后接受美术教育时,由于知识点和难点的突然提高而无所适从,以致逐渐对课堂内容失去了兴趣,同时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照本宣科
有部分教师同样认为美术课是无关紧要的一门课,不认真对待。有些教师守着十几年的教案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可想而知,这些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也是常理之中的事。
3.形式单一
目前我们的美术课堂还是延续过去“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主动探索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学习上的依赖性,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而不自己动脑思考。
三、针对这些原因的对策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改善。
1.温故知新
针对学生知识体系断层这个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温故知新,在新课程中为学生穿插过去的知识。
比如:湘版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的民间美术。但是,笔者注意到,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中,学生对于质朴的民间美术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而且教材中涉及到中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民情及美术形式,如果全部都讲解一遍,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于是,笔者决定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挑选“剪纸”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艺术形式进行重点学习,其他内容适度简略。更为关键的是,引入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剪纸内容,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把初中课堂上的实践部分带入高中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亲手制作一幅剪纸作品,班级里充满了学习的热情与钻研的精神,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欣赏了全班同学的作品,大家都非常有成就感。
2.联系实际
湘版的《美术鉴赏》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难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将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比如:湘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这是一篇关于佛教美术的内容。笔者就在这一节课中,加入了“本土”的佛教美术内容,也就是本市著名的瑞云塔。这座塔是本市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高高矗立了400年之久,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古建筑。当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瑞云塔的图片时,都来了兴致,于是笔者就请一些学生讲讲自己印象中的瑞云塔,包括它的造型、年代、艺术特色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由于大家对这座塔比较熟悉,所以能说出很多有关它的内容,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形式多样
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鉴赏课的形式一直很单一,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对教材的突破。学生期盼了解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主流的美术史内容,他们还被当下现代、时尚、标新立异的新艺术形式所吸引,这部分内容也是美术教师要予以关注的。所以笔者认为应突破教材的限制,增加一些时下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题。例如:笔者就曾开设过“动漫”“海报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特殊造型”等教材以外的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教学方式的改变。除了对教材内容的突破,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可以大胆尝试的一个方向。如在摄影欣赏课上,笔者让学生准备好相机,走出课堂,到校园的各个地方拍摄风景,亲身感受摄影的魅力。在第二节的作品欣赏课上,笔者让学生进行成果的分享,最后还在学校的“文化节”上进行展示,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审美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美术工作者应该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学会感受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