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生物学特征上出现的能动响应和积极调整。适应是一种结果,现存的植物是经历亿万年、代复一代的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传承到今天所呈现的一种适应结果。能存活下来的植物,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越过了环境对它的挑战,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功能、分子生物学机制、以至于它的个体特征,以及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行为,都对这种生态环境是合适的。
适应也是一个过程,任何植物,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群体,都需要随时随地应对所在的环境并做出积极的响应,这是生命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应也是发生在种群水平上的生物学现象,在一个种群中,适应性越强的个体,其后代在种群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适应是相对的,任何植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都有一定的界限范围,对某环境因子能够忍耐的最小剂量为下限临界点,忍耐的最大剂量为上限临界点,植物最适合时的环境因子状况为最适点,这就是植物的“三基点”,植物适应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环境范围就是植物的适应范围,又称为植物的生态幅,在该生态幅之间的环境区域就是该植物的分布区。
生长在水湿环境中的植被一般叶片较大,根系较小(增强蒸腾作用,减少根系吸收水分);生活在干旱地区的骆驼刺,地面以上的茎叶非常矮小(保存水分),但地下根系非常庞大(吸收地下水);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具有巨大的板状根系(支撑树冠,吸收表土中的养分);高山风大,许多树木贴地面生长;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减少蒸腾作用,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