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算,其实你可以引入另一个名词:生命
那么树叶有生命么?柳条有生命么?
应该说所有的概念都应该有前提,象你说的,落在地上的树叶没有生命力,不是生物。那么树上的树叶呢?有生命力,那树上的树叶是生物么?也不是,树才是生物。所以生物有个生物体的概念,强调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是独立的个体你才能判断他是不是生物。割裂了个体,就失去了判断它是否是生物的前提。
比如说兔子是动物,那么兔子耳朵是动物么?
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给你个权威的参考:
生物的定义
[编辑本段]
通常,你可以不太费劲地区分出什么东西是生物,而什么东西不是生物,可是真正让你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什么是生物时,事情就不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要给生物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之前人类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认为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确,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反过来,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是都是生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仅生物具有生命,而且生物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生命。例如,一片绿叶、要移植的心脏、鲜血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但是,这些有生命的物体,人们不会认为它们属于生物。所以说,有生命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生物。
那么,生物的概念该如何定义呢?我们发现,动物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猪、老虎、麻雀和蚊子等组成,因此,动物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同理,植物、微生物和生物都是物体的集合。因此,我们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定义生物。
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该定义既不会将没有繁殖能力的工蜂、犏牛和骡子等动物排除在生物的范畴之外,又不会将有生命,但不属于生物的一片绿叶、要移植的心脏、鲜血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精子和卵子等物体纳入生物的范畴。
你说的婴儿涉及到一个生存能力的问题,你似乎承认人是生物吧?那把人放到热带雨林中,原始森林中,或者直接丢到海底500米,也会有问题的。所以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是考虑因素之内。
如果非要举个例子的话,你看过人猿泰山没有?
那自然条件和生存能力具体怎么理解呢?
这个问题不大吧,就像苹果种子长不出桃子一样,所谓能力是指可以把可能性实现。词典中说: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显然生存能力是生存的前提条件,是可以生存的可能性,当然包括提供自然条件下适合生存的环境。可以说,生存能力是生物的生存的内在条件,自然条件是外在条件。
所以人家定义说:在自然条件下,具有生存能力。。。。
生物是只有生命的物体,它的生命特征包括
1.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3.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新出生的婴儿当然算做生物,他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