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赵丽宏的资料

急用!!!
2025-01-18 13:58: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赵丽宏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1
民 族: 汉族

青年散文家,民进成员。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一九五五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很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读书是永远的》、《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学步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这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很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这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尔一回头,突然惊醒的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任何东西,自己走到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见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惊奇呢。
从沙发到房门口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确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走路,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达到你想要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成为凶器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在房里东寻西探时,不是碰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已经数不清你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个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的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呀,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爬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绞,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爬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呀!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
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的走,脚踏实地的走。

回答2:

赵丽宏 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一九五五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很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九八七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

回答3:

赵丽宏是青年散文家,民进成员。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一九五五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很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读书是永远的》、《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山雨》等文就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回答4:

赵丽宏 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一九五五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很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九八七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时代发展到今天,千变万化,然而,赵丽宏对书的痴迷却始终没有改变。已有了七八个书橱,拥有好几千册书的赵丽宏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还会思想,我决不会离开书籍,决不会舍弃这些可爱可敬的朋友。”我想,这些话,应该是赵丽宏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