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意义是什么》阅读附答案

2025-01-18 14:45: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曹文轩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人的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它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躯体勉强算作生物意义上的人。现代,人的定义却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不阅读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金钱和娱乐。那些人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不去亲近图书,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
天下事,人不可件件亲自实践。人这一辈子,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个人之经验,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生活中的你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读书养性。人之初,性浮躁。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很难驻足。稍作停顿,更难脱浊流而出。只有书可助你一臂之力,挽你出这糟局。那年,我在东京教书时,我的研究生们来信说了他们工作之后的心态,觉得自己现在变得很难沉静下来,对未来颇感惶恐。我写信给他们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我写了那么多的书,那里头的那么多故事,其实都是写的我的来路。我有时候在想: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人,他们为什么写不出小说来呢?我经常与他们聚会,我发现我说到的童年往事,他们往往都没有印象,有印象的,又不能像我这样去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回忆与我的回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我看到在我的来路上,那些故事犹如夏天夜空的繁星在闪烁。那么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我唯一要感谢的就是书,是书本给了我发现从前的力量。
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有了过去其实也就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说阅读的意义有哪些。(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二段的划线句有何作用?(2分)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读书渐久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生活中的你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19.下面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几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称:“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0.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三段中的加点词 “修炼”指人通过对图书的阅读,不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是有精神的追求并能获得精神的愉悦的人。
B.文章第四段“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一句中,“这”指代那些人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不去亲近图书,“犯罪”是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那些人的无比愤怒和憎恨之情。
C.文章第七段列举研究生来信和自己回信的事例意在论述不读书就很难使自己沉静下来。
D.文章第十段中的“他们的回忆与我的回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指的是“他们往往都没有印象,有印象的,又不能像我这样去深入地理解”。
答案解析:

17.(3分)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读书养性;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18.(1)(2分)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阅读的人生美丽丰富,充满活力,不阅读的人生单调贫乏,缺少生机,突出强调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2)(2分)读书使人的心灵如同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起来,人生的经验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19.(2分)材料适合作为第八段的论据。材料的内容是读书可变换人的骨相,第八段的观点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材料论述的观点与第八段观点一致。
20. 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