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后奥运现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奥运场馆的“人去楼空”。
2008年奥运会北京地区将有30个竞赛场馆,还有改扩建的59个训练场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骥川发言说:“北京的奥运场馆大都新建在四环路以外,对于多数市民来说,无论是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能力还是交通条件,这些场馆都不十分适宜前去消费,奥运会之后体育场馆的富余情况可以想见。” 当然,有人并不认同杨骥川的看法,认为他没有动态地考虑到奥运对消费观念、消费能力的拉动作用,而且低估了北京城市化的速度。
但“后奥运现象”不仅仅是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的问题。 从今年开始,北京进入了奥运场馆全面建设时期。根据进度规划,2007年年底前,北京的建设高峰将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指出,在一定程度上这会把北京2010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建设投资与建设项目“提前支出”,后奥运阶段的“低谷效应”可能出现。而建筑业首当其冲,所以做建筑材料贸易的金季平并不是杞人忧天。
http://info.cm.hc360.com/HTML/001/001/010/28554.htm
政策和奥运会等对经济有滞后效应。
奥运周期带来的经济效应会持续20年左右。
而这二十年从中国准备申办开始,2001年申办成功算起,奥运给经济带来的经济效应起码会持续到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