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通俗一点的话去回答:人体的内环境(血液,体液,细胞内液)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要维持生命代谢每天都要摄入一些必需物质,钠只是其中的一种。一个正常成人每日大概需要相当于4-6g的氯化钠(食盐)含的钠来补充尿液、汗液、粪便所丢失的钠。如果不摄入钠(注意除食盐外其他食物也含钠,如味精,但一般来说最主要来源是盐)就会造成体内一系列变化。在人体,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在不吃盐但正常摄入其他食物的情况下,神经首先做出的调节是饮水减少,吸收水减少,尿量减少,尿排钠减少,减少活动,如果这些减少不足以维持体液钠浓度,身体才会出现低钠,才会出现前面各位讲的细胞分子层面的变化,但这通常需要连续几日不吃盐。所以说不吃盐早期没力气主要是因为神经调节的感觉没力气,长期才是细胞层面的原因,是客观的无法有力气。
力气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需要钠钾泵作为工具,盐中含有大量钠!所以吃盐才有力气!大量流汗后,人感到一种虚脱感,就是因为缺钠,导致乏力!所以大量流汗可以喝盐水。
盐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由于人体的盐分有多种途径的损耗,恢复盐分对于生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盐在社会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英语中,工资一词便是来自拉丁语盐这个词.
为什么人离不开盐呢?盐由40%的钠和60%的氯组成.钠和它同等重要的伴侣—氯,是使细胞外的水分与溶解物质保持平衡的主要调节者.钠离子,氯离子与细胞内液中的
钾等,共同调整细胞与血液之间的容量,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体内缺钠,会影响细胞对氨基酸和糖的吸收,减少胃液分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出现肌肉酸痛,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呕吐腹泻等症状.这就说明,人体不能缺少食盐.
物质是由酸性和碱性分子构成的,人类也是这样,但是,人体细胞构成复杂,需要酸、碱的配合,盐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和某种物质配合可产生酸,也可能产生碱,所以我们才吃盐。如果长期不吃盐身体会没有力气工作,严重时可产生浮肿,以至生命力衰竭而死亡
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正常人体含钠约100克,其中40%在骨骼中,50%在细胞外液,10%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就是钠离子,它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器官细胞功能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物质。当人处于严重腹泻、失血、大汗等情况,或在食物非常匮乏极度缺盐时,人体会因缺钠而发生明显衰弱、乏力,甚至虚脱、休克而危及生命!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人们的必需品。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诗句,有“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古时候,荷兰、瑞典等国对于触犯刑律的人,就规定在一个时期内不准吃盐,以作为惩罚。
但是,多吃盐也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有人调查过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每天吃盐只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因此,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12克。
人有没有力气,取决于的因素很多,盐中的钠会一起参与,还有其他的一些电解质和水都会有参与, 其中就有钾和钙,比如,一个生病的人,在高温下做体力活动的话,就会发生失水,差不多严重点的就会表现为全身没有力气,这个时候就会误认为是盐丢失太多引起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情况除了钠丢失,更重要的是水和钾的丢失。
事实上,让我们感到无力的因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低钠,低钾和低钙都会给人造成无力的感觉,还有水代谢异常也可使人感到无力。我们通常提倡的低盐饮食,除了那些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普通人不会产生低钠血症,更不可能改变高盐饮食的习惯并且患有虚弱症状。
力气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需要钠钾泵作为工具,盐中含有大量钠!所以吃盐才有力气!
大量流汗后,人感到一种虚脱感,就是因为缺钠,导致乏力!所以大量流汗可以喝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