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让老美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阳光、自信、进取、爱国等各个方面。
资料:让时光前进25年。科比·布莱恩特54岁,他将坐在孤独的椅子上,回顾自己和NBA的关系。他有理由再骄傲一把,因为在21世纪初,他像刀子一样插到那些愚笨后卫组织的防线中,像刀子一样一场比赛砍下81分,像刀子一样向人们的偶像乔丹发出挑战,而在血火中,他总是能轻易掳走属于个人的胜利和荣誉。他有可能觉得,自己抽身NBA之日,就是NBA大厦松动之时,或许会有灰尘和漆块掉到措手不及的人们身上。但是54岁的他终归还是得打开电视,电视对待所有辉煌过的英雄都是残忍的,老科比不可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人们山呼海啸的是一个小屁孩的绰号。
姚明的第一句话就是向空等的球迷道歉,并且让他们放心:“我会在休斯敦待很长时间,所以,你们总会有机会得到我的签名的。”这使我们意识到,姚明不会成为单一而狭隘的“民族英雄”。
在混乱无序、金钱至上、特权泛滥的NBA世界,有时也会吹过丝丝清新的空气。姚明做了五年的“新鲜空气”,难能可贵。范甘迪就说:“一支球队同时拥有两位伟大的慈善家,也算百年一遇吧。”
从“个人资产”变身为“公共财产”,从“沾沾自喜的人”变身为“大家欢迎的人”,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气概,和一种融合、吸收的精神。姚明就像一扇窗口,一扇让美国人了解亚太人民的窗口。
2007年,当火箭队上下得知姚明被选为“年度运动家”时,向《体育画报》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姚,还有谁够格?他们甚至认为,姚明应该年年卫冕该称号,直到他退役。
那时候的科比应该凄凉,因为只有他自己还记得,他还有过一档子与女酒店服务员的事。
那个时候,5 2岁的姚明,按照东方人的生活哲学,正在和妻子叶莉共享天伦之乐,没准儿,他们还有一个打篮球的“姚小明”。对他来说,他在NBA场内所获取的记忆注定没有科比丰富,作为一名7英尺6英寸的大个子,他还曾被科比羞辱性地扣了篮、盖了帽。也许他手头也有一到两枚冠军戒指、一到两座MVP奖杯,但这似乎很难证明,他在NBA史上就比沙克·奥尼尔更牛。
他值得记忆的,也是他特立独行的事情是——在21世纪初,他背后曾有着467万休斯敦人、1.7亿智障人士、13亿中国人和35亿亚洲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认同并欣赏这个高个子青年,因为他让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每一次艰苦得来的奇迹。
他让他的事业有了为大家共同记忆的理由。
2002年,当姚明踏上从上海踏上飞往得克萨斯州的飞机时,就像一个外出打工的青年,家乡人当然知道,他不仅仅有超人的身高和臂展,篮球艺术也不仅仅是“几把刷子”那么简单。但在不少美国人眼中,他一无所有,要么是“菜鸟中的状元”,要么是“状元中的菜鸟”。
一些美国球迷用这样简单粗糙的感叹来迎接姚明:“哇塞,他长得真高!哇塞,他来自中国!”美国人想到了肖恩·布拉德利,此人职业生涯还说得过去,但2.29米的身高,看起来却总是别扭(那恰恰说明一种劣势)。
最先出来表达蔑视的是名宿查尔斯·巴克利,他在电视里下单,赌姚明得分过不了19分,赌注是一个艰难的吻。后来的故事,是姚明在总冠军球队湖人身上拿够20分,美国人巴大眼睛,等待巴克利实现诺言,去啃驴的屁股。就记者所知,姚明也为这样的自我证明付出不少。
进入联盟不久,姚明发现自己在新闻报道中的形象笨拙而迟钝,于是,他像疯子一样大练特练。如果你去YouTube上搜一搜,就可以找到姚明的训练视频,就可以看到他兢兢业业地在橄榄球场上跑100码(约等于91米)、大汗淋漓地骑自行车和举重。
当我们在休斯敦就“年度运动家”话题对他进行采访时,获准进入火箭队的力量房参观——在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看到姚明在做一组带跳跃的高翻训练(动作类似于挺举杠铃)。当他把杠铃提到自己的肩部时,140公斤重的身体一次次被压倒在地板上。他咬牙坚持的样子,让人想到:这个男人,如果做搬运工人,靠谱,他绝不会偷工减料。
五年来,姚明的进步有目共睹。你看到岁月前行的同时,他的上肢也在慢慢变发达,他的体力也在慢慢增强,他的眼神也越来越有霸气,而他的场上数据也逐渐从小两双攀升至大两双,唯一减少的是犯规次数。
“我们试图让姚明变得更加强硬,”道森说,“我告诉他,今年在保证自己不受伤的前提下,你要去冲撞别人(合法的),有些冲撞是规则允许的。如果他足够强硬,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下盘不稳。”
对姚明的利好消息是,火箭队的替补阵容比往年更加可观,板凳匪徒们将帮助姚明提高效率,当然,前提是路易斯·斯科拉和邦奇·威尔斯(也许,还得算上“复活成功”的史蒂夫·弗朗西斯,保持在进攻端的杀伤力。据道森说,姚明本赛季的工作重心,就是减少失误、增加助攻,同时保持命中率。这已经是姚明在NBA打拼的第六个年头,他仍然在学习——“姚工程”经过多年建设,仍然没有最终成型,但这已经是正确的方向。
“等到姚30岁时,就能成为联盟中响当当的人物,”道森说。
当然,道森也知道,在中国姚明已经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2007年夏天,道森来中国帮助姚明熟悉阿德尔曼的新进攻体系,在北京和上海,他亲身感受到了姚明的魅力。他们在球馆里训练时,还能保持清净,不过,等到出去吃饭时,道森就不得不感慨,姚明在他的祖国简直红得发紫。他说,在中国跟姚明一起出门,就像是在美国跟摇滚界传奇人物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一起出门,大红人一现身,马上能引起一群粉丝惊声尖叫。
“在中国,人人都爱姚明,”道森说,“很明显,姚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如果纯从打工角度说,姚明已经基本证明了自己。他在全明星赛上连续出勤,得票创造历史纪录;他在火箭的地位愈加牢固,在弗朗西斯成为可交易的对象时,他牢固地成为火箭新的精神支柱;他可以听到现场硕大而悠扬的“YAOMING”喊声,他不再是“姚鲨对决”中的学徒,他已经在与大鲨鱼的角逐中逐渐占领了主动权。
但这表明的仍然是一个运动员,而不是运动家。
2002年,当上海的飞机最终降落在得克萨斯州时,姚明一下飞机,就被一些人围住,他签了几个名后匆匆离去,因为他要赶往康柏中心球场(火箭队当时的主场),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姚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在机场空等一场的球迷道歉,并且让球迷们放心:“我会在休斯敦待很长时间,所以,你们总会有机会得到我的签名的。”当时的总经理道森对此津津乐道。这也许就是姚明的不同之处。也许他可以一上来就表达自己要替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并感谢那些运作他到这个舞台的人。但当时他想到的恰恰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接机群众。这个开场白使我们意识到,姚明不会成为单一而狭隘的“民族英雄”或“个人传奇”,他应该有着更大的舞台。
事情的回报出乎意料。后来,有不少以前不关心NBA的休斯敦市民给道森写信打电话,表示:从现在开始,我一辈子都会是火箭队的球迷。
这样的神话容易被理解为一种礼节性行为的意外收获。但姚明后来的举动证明他身上确实存在着一种让人折服的磁场,某种程度上,他甚至丰富了NBA球员的标准。他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中国人意识到,NBA球员绝不仅仅是一个用扣篮换工资的物种。
在N B A 联盟,帮助和自己无关的人,是需要表扬的事情。有太多球员脸上写满自负,心里装满金钱,相比之下,在休赛期间琢磨着为不幸的人们谋福利的球员不多。那些有善心的球员,也大部分是在职业生涯的末期,才想起来回馈社会,而在他们还是超级明星的时候,基本上无暇顾及高尚的人道主义援助,他们被社会各界捧得晕乎乎的,一笑一颦都成为媒体捕捉的对象,社会需要他们站出来做善事,他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这个时候,姚明有着他天性淳良的一面,他不会觉得世界为他而设,他深知他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只是露个脸儿就能为他人谋福利,何乐而不为呢?
“姚明生性善良,”火箭队前主教练杰夫·范甘迪说,“他很清楚,他的作为不止于篮球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声望去做一些善事。在NBA联盟当中,如果你的胸怀变得更宽广了,那么,你的职业生涯也将提升一个层次。姚明比别人更早地展露出了胸怀。”
有一件事,可能能说明一些情况。
2007年11月2日,上海特奥会开幕,需要姚明出席;同时,NBA训练营也在进行,需要他归队。这个时候,姚明可以以一边的理由怠慢另一边,解释起来也很方便,但是容易出现某种隔阂。姚明选择的处理方式是参加特奥会开幕式,后来又自掏腰包,向火箭缴纳两万美金的罚款。这件事说明姚明在充分考虑别人的基础上,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
姚明缴罚款的事情,很快传遍世界各地,NBA的新闻也总算换了换基调——夏天里可是充斥着太多的负面新闻,纽约尼克斯队主教练伊赛亚·托马斯惹上了官司,原因是性骚扰,后来,连尼克斯管理层也惹了一身骚;裁判也让联盟丢了不少脸,蒂姆·多纳希竟然跟赌球扯上了关系。
在混乱无序、金钱至上、特权泛滥的NBA世界,有时也会吹过丝丝清新的空气。姚明做了五年的“新鲜空气”,难能可贵。
让姚明荣幸的是,他有幸和NBA另一位慈善家共享更衣室,这个人就是备受尊重的火箭替补中锋迪肯贝·穆托姆博。穆大叔已经41岁高龄,本赛季也是他在NBA打拼的最后一个赛季。他是联盟中著名的大好人,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同胞们谋福谋利,前后共筹集善款1500万美元,在首都金沙萨创建了一家医院。12月1日,这家以穆大叔母亲的名字命名的医院借世界艾滋病日的东风开张营业,而医院中的一些房间,被他以队友的名字命名,当然,其中包括姚明。穆大叔在江湖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见过大风大浪,但他仍然愿意开开心心地为姚明打替补。“我喜欢辅佐姚明的感觉,这也是我来休斯敦的原因之一,”穆托姆博在2006—2007赛季初说,“我不希望看到他继续承载这么多压力,有时候,我们都感觉有点心疼他。”
“姚明确实跟穆托姆博学到了不少东西,”范甘迪说,“这两个人有很多相似的品质。在一支球队中,同时拥有两位伟大的慈善家,而且打相同的位置,这也算百年一遇吧。”
NBA还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国际球员,他是史蒂夫·纳什。两届MVP得主纳什有一次听别人谈到中国乡村儿童的贫苦生活后,想了想,说:我们得做点什么。
“我问姚明,是否愿意在中国搞个慈善赛,我认为这个主意不错,”纳什在温哥华接受《体育画报》采访时说。当时,太阳队要在那里和西雅图超音速进行一场季前赛。“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姚很爽快地答应了,很快,这事儿就紧锣密鼓地张罗开了。”2007年9月,姚明——纳什慈善赛在北京上演,一干NBA球星和中国的篮球明星一起献技。“这次旅程很有意义,我们募集到了不少善款。姚明是一位出色的篮球大使,同时,在各个方面,他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对姚明的评价,纳什还有——“他是个谦逊而又善良的人,平时,他并不热衷于待在镁光灯下,然而,好心肠的他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声望来帮助别人。我非常敬佩他,因为他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承担起了旗手的责任,与此同时,他又那么平易近人、那么乐善好施。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联盟,能够拥有像姚明这样的优质偶像,实在是福气。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因为他而发生了不少变化。有他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和他一道救助中国儿童,也是我的荣幸。”
作为一位“长人”,姚明参与的慈善活动名单也很“长”。除了特奥会,姚明涉足的中外慈善事业还有很多:抗击SARS、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例如保护鲨鱼),在NBA篮球无疆界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影子,另外,他还自己掏腰包购买火箭队的主场球票,赠送给休斯敦买不起球票的年轻人镲从这个意义上,姚明之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个人的良好形象,得益于这样一条定律:你为人们考虑多少次,人们就为你考虑多少次。
从“个人资产”变身为“公共财产”,从“沾沾自喜的人”变身为“大家欢迎的人”,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气概,和一种融合、吸收的精神。
那些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对此有着很好的认识。
从姚明来到休斯敦的第一天,他们就成为火箭队的忠实拥趸。这和美国主流体育运动亚洲面孔不多有关系(称得上精英的亚裔运动员只有张德培、关颖珊、魏圣美),也和姚明本身的开放心态有关。
“如果你问我,姚明对美国华人华侨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那么,首先我要告诉你,你的问题应该扩大到所有在美国的亚太人士(当然,美国人除外)。姚明就像一扇窗口,一扇让美国人了解亚太人民的窗口,”美国华人协会(OCA)媒体主管朱小姐说,“亚洲人通常给美国人一种相对死板的感觉,然而姚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印象,也提升了我们的自豪
04年的奥运会,YAO不是旗手吗,我们记者采访一老外的时候问:你喜欢看NBA吗?老外说:喜欢。记者说:说说你对姚明的评价好吗?老外说:我不认识……
在美国人眼里么其实就是一普通的NBA球星而已。
没他的身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