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懒惰颓废的人,要怎么改变自己?

2024-12-03 08:57: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知乎上有个问题: 曾经长期懒惰颓废的人,是怎么改变自己的?

有个答案很扎心:每天晚上入睡前雄心壮志,第二天还是照旧,不仅没改变,反而让内心更多了份愧疚以及自我怀疑。

以至于他们发明一个新词来形容自己:积极废人。

意思就是立目标时特别积极,但行动迟缓,甚至根本没有行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反惰性:如何成为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只要照着要求做,就能马上改善懒惰的习惯,让行动力大大提升。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她是研究人类内心动力方向的大神,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实践证明,这个工具能让人跳出懒惰的坑。

乐观幻想的意思是积极畅想目标达成时的场景。

在我们的认知中,乐观幻想能增强我们的信心及行动力。比如定了个减肥20斤的目标后,畅想自己变瘦时更美更阳光的样子,能让自己更有动力。

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在这本书中, 厄廷根的研究表明,乐观幻想确实能让我们更放松和愉悦,但同时也会带来松弛,反而会强化我们的惰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具有欺骗性。

当你进行幻想时,大脑以为你已经达到了目标,更难对你发出“行动起来”的指令。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有的人喜欢把定的目标发在朋友圈,本意是想公开示众,让大家监督自己完成,让自己没有退路。

结果坚持了几天之后,你的目标感越来越弱,过了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把目标公开,也是乐观幻想的一种,但给大脑的暗示是:我已经达成了。

既然乐观幻想强化了我们的惰性,那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作者提出了一个想法: 在幻想之后加一个对障碍的评估,会不会增加行动和成功的概率呢?

这个心理技巧叫做“心理比对”,把幻想的愿望和现实中的障碍进行比对,这简单的一步,就能极大地促进我们的行动。

作者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在柏林找了168位女大学生做了一个心理比对的实验。

她让每个人提出4个积极乐观的词以及4个负面消极的词,比如被爱着、被需要、害羞、情绪化等,然后分成四组。

第一组是心理比对组,先幻想2个积极词汇,再转化到2个消极词汇。第二组是积极幻想组,只幻想4个积极词汇。第三组是消极现实组,只幻想4个消极词汇。第四组是逆序对比组,先幻想2个消极的词汇,再幻想2个乐观的词汇。

结果如何?二三四组平均在9天后才开始行动,且第二组的行动停得最快。第一组相信并且执行的学生不仅持续时间长,且成功率很高。

这个实验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是你得相信并全身心投入,二是顺序也很重要,要先乐观幻想再回归现实障碍,而不能反着来。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用WOOP来表示心理对比的四个步骤,由 愿望(Wish)、结果(Outcome)、障碍(Obstacle)和计划(Plan)的首字母组成。

计划可以用“如果...那么我就...”这个句式,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且顺序不能变。

可以把这四个步骤做成一张张备忘卡,每个目标可以做一张。

这个备忘卡看起来简单,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是时间。 最好选在大脑最清醒的早上填,远离干扰和忙碌,摒除杂念,晚上睡前进行回顾。

第二是具体。 不管是障碍还是计划,都要足够具体到可行的程度,而不是大而空。

第三是调整。 晚上回顾时,发现计划没奏效,或是出现了新的更具体的愿望,就要及时调整。

可以把这个卡片打印出来,手写的更有成就感。

什么地方可以用呢?答案是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如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学习计划、以及戒除不良习惯等,都可以使用。

总结下,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了如何提升行动力,阐述了两个概念:积极幻想和心理比对。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WOOP备忘卡。

心理学常说“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而我们也要加一句: 行动才是改变的抵达。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请行动起来,期待你能利用这个小工具实现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