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m/s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气的大,而铁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和阻力有关。
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折射,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另一个以折射为例:晚上的声音传播的要比白天远,是因为白天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升的热空气,从而把声音快速折射到了空中;晚上冷空气下降,声音会沉着地表慢慢的传播,不容易发生折射。
空气(15℃):340m/s
空气(25℃):346m/s
水(常温):1500m/s
海水(25℃):1530m/s
钢铁:5200m/s
冰:3160m/s
软木:500m/s
松木:3320m/s
尼龙:2600m/s
水泥:4800m/s。
扩展资料
影响声速的变因
声波在介质中传递的速度,称为声速( 或音速)。声速往往因介质种类、状态等因素而影响其行进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速,因空气的温度、湿度、密度等不同而不同。温度愈高,声速愈快。湿度较大时,声速也较快。
已知在20°C,干燥、无风的空气中,声速约为 343公尺/秒,而在0°C 时,则为331公尺/秒。若物体移动的速度,超过当时空气的传声速度时,称为超音速。有关声速的测量,早在西元1636年港人 梅尔森便已量出,在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 316 公尺/秒。
其间虽经各国不断测试,但正确求出在气体或固体中传声速度的方法,则是1868年德国人孔特发现设计的,此即为著名的“孔特实验”,至于现今一般惯用的声速(0°C 的空气)331公尺/秒,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修订沿用至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音
(1)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2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