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本是女娲补天时炼就的一块五色石,因无才而被弃之不用,后得遇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随神瑛侍者(贾宝玉)下凡造劫历缘,幻化为宝玉降生时口中所衔的美玉,因其上书“通灵宝玉”四字而得名。
通灵宝玉的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通灵宝玉的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贾宝玉多次摔砸通灵宝玉,彰显了他的爱情坚贞和叛逆精神,但以失败、妥协而告终。后四十回通灵宝玉丢失,从反面促成了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件喜事。
贾宝玉完成这些为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后便离家出走,与通灵宝玉形质合一,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变回女娲剩一石,诗云“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神瑛侍者转世为人,生在京城荣国府贾府中。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就取名叫作贾宝玉。
万人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不喜悦。独有贾母还是命根一样。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
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宝玉附生物,寓意"土生金";一边金(薛宝钗)玉(通灵宝玉),一边木(林黛玉)石(贾宝玉),双方激烈对抗,寓意"金克木"。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贾宝玉多次摔砸通灵宝玉,彰显了他的爱情坚贞和叛逆精神,但以失败、妥协而告终。后四十回通灵宝玉丢失,从反面促成了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件喜事。贾宝玉完成这些为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后便离家出走,与通灵宝玉形质合一,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变回女娲剩一石,诗云"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程甲本),《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从开卷第一回中就有明显的体现,作者在讲到“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时,曾有脂批指出“高经十二丈”对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对应副十二钗,这就由此告诉读者,这块文中被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的原型,实际上照应了全书的三十六钗,也就是说,三十六钗中的任何一钗,也都是女娲石的一部分。
在传说记载中,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可见这块女娲石,原本是赫若彩绘的红石。那么,落在青埂峰下的这块顽石,经过一僧一道大展幻术,变成的通灵宝玉自然也就应该是一块鲜明莹洁的红玉。
在文章中,作者没有公然写出此玉的颜色,只是通过委婉的写作方法隐写了它的颜色:第一次是宝钗托此玉在手上时看到的,“大若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相护”,脂批在“灿若明霞”处点出“色”字,霞为何色?古文中多喻指红色橙色。另一处是莺儿给宝玉打络子,但讨论用什么颜色的络子才好看时,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既然用大红是犯了色(重了色),那么所络之玉定然是一块红玉无疑。
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被一和尚和道士从“太虚幻境”带入凡尘,引出的一系列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