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常见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毫升后,病人即诉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浅区压迫感和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少尿、尿闭等肾功能衰竭症状。
发现异常情况后,要立即停止输血,并作血型重复配伍试验,同时查有无血红蛋白血症。早期是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注意呼吸功能。呼吸困难或昏迷时早期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规给予肾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静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维生素C,输右旋糖酐平衡盐水、血浆、5%白蛋白溶液以补充血容量。膀胱内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尿少时给20%甘露醇100毫升于5分钟内静脉注入;尿量仍不足时,2小时后可重复用药,但24小时内不应超过80~100克。利尿有效则同时补液扩容,碱化尿可口服小苏打或乳酸钠4~5克或静脉内注射。低血压时应用升压药、甲氧胺5~10毫克静脉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
(2)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多由细菌产物的致热源引起,或对输入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表现于输血1小时发生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或伴恶心呕血、皮肤潮红、头痛,血压多无变化,数小时后症状完全消退,可伴大汗淋漓。
发热反应时应将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高热时可用解热药物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给异丙嗪25毫克,病人恐惧不安时,可给吗啡或杜冷丁。在输血前用抗组织胺类药常有预防作用。
(3)过敏反应:也是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常发生于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一种蛋白过敏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血管神经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产生过敏性休克,多在输血将完毕时发生。
过敏反应时可给异丙嗪等抗组织胺类药物,严重者可给麻黄素、肾上腺素、氨茶碱或地塞米松。如发生会厌水肿、严重影响呼吸者,应作气管切开。对有过敏史或有输血反应的病人,在输血前服用异嗪嗓25毫克或苯海拉明50毫克,可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轻者发热,重者可休克或死亡。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反应程度取决于菌种、菌量和病人抵抗力。主要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突然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细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中毒休克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细菌污染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同时防治肾功能衰竭,并应用氢化可的松及大量广谱抗生素静脉滴入。对输入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
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早期不良反应和晚期不良反应两种,早期不良反应大致与两种因素有关,第一是与输入血液的质量有关的反应,有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等四种反应。第二是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有心力衰竭、出血清倾向和酸碱平衡失调。晚期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
考虑是有很多表现的,如最常见的发热,以及颤抖和怕冷等,以及其他的过敏性休克等。还有的有身体的皮疹等建议注意观察,做好血型的配对等,积极抗过敏治疗等,在输血前需要注射非拉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