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借贷怎么区分

2024-11-21 23:22: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借贷的区分主要是看~这以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主要有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费用类的增加都记到借方,减少则反之记贷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的增加都记贷方,减少则反之记借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回答2:

借贷帐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帐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可以分为四类:

1、 资产类帐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2、 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3、 成本费用类帐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如有余额在借方。

4、 收入、利润类帐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或转销额记借方,收入、利润结转后期末应无余额。

借和贷:是会计借贷记帐法中的记帐符号。不管什么行业,会计的记账方法、记账原理、记账规则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借贷方式只是企业的一种记账方法。

扩展资料:

借据或借贷契约,宜清楚载明下列事项:

1.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名称。

2.借款的全额与币别。如:“新台币壹拾贰万元整”。

3.借款的期限。如:以“借款期限自借款日起\个月”或“借款期限自公元/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等字句来表示

4.利息的约定。把利率和支付方法表示清楚。如:“年利率10%”“自借款日起于每个月的第五天支付”。

5.违约金的约定。如:“借款人如有违约情事发生,应就借款金额按日支付每万元每日伍元计算之违约金。”

6.立据日期。

7.借款人的亲自签名。

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回收,最好能有可靠的担保,一般借贷的担保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取得抵押权。由借款人提供不动产,为贷款人设定优先受偿的物权,并至地政事务所办理抵押权设定登记。

2.取得质权。由借款人拿动产或权利(如珠实、古董;股票、公司债券等)给贷款人作担保。

3.找连带保证人。在契约上注明“连带保证人连带保证借款人***切实履行贷款契约各条款之约定”,并由连带保证人在契约上亲自签名盖章。

融资租赁和借贷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

(1)借贷契约是贷款人将货币所有权转移给借款人,借款人则归还相同数额的货币并附加利息;在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并未将货币所有权交给承租人,而是交给了供应商(他们之间构成买卖关系),承租人支付的租金构成也复杂于借贷契约还本付息的简单结构。

(2)按照借贷契约,借款人用借入资金购买的设备具有所有权,与贷款人无关;在融资租赁交易中,不能无视物件使用关系的存在,且该物件使用关系属于债权关系性质,出租人始终具有设备的所有权,并且可以对抗第三人(包括其他债权人)。

(3)期末租赁物件选择权的存在与借贷契约说相矛盾,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租期结束后承租人有三种选择权,退还租赁物、续租或购买,而在借贷契约中,本息还完后即表明契约自行终止,抵押品只能无条件退还借款人。

(4)借贷契约说将导致融资租赁适用利率管制法规,实际上,租金的构成与利息计算方法完全不同,而要复杂得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

回答3:

借贷方按发生业务来算,资产增加负债减少为借,资产减少负债增加为贷方,费用类增加为借减少为贷,企业盈利为贷方亏损为借方;余额的借贷取决于余额本身;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借”、“贷”是借贷记账法所使用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帐法中“借”和“贷”是相反的意思: 在资产类、费用类帐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在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利润类帐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两个字做为记帐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所以这个“借”、“贷”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可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回答4:

“借”、“贷”是根据对象不同而定的。就发工资来说,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此时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是减少。而对于应收账款方来说,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此时应收款方是增加。判断预付款项对于收付款方是增加或减少与发工资原理一致。

也就是说,不管应付薪酬有没有付清,收款方有没有已经收到薪酬,但薪酬是应当付的,收款方也应当拥有薪酬,所以对于前者来说即为减少,对后者来说即为增加。总而言之,增加或减少不能只取决于付款项状态,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应收付款决定。

会计中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要素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决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要素到底属于六大会计要素中的那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应交税费等就属于负债类。

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本年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几大类会计要素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分别表示的意义:

资产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负债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所有者权益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收入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费用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利润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例: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一批,花费2000元。会计分录为:

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涉及到那几大类会计要素,这道题目涉及到的都是资产类要素,即:银行存款与原材料。到底怎样记录呢?是将银行存款还是将原材料记在借方呢?显然,银行存款减少了,原材料增加了,按照资产类要素的意义,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于是,会计分录刚好是:

借:原材料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借贷结账法

回答5: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
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

资产+成本 +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左边的借增贷减。等式右边的借减贷增。
借:表示资金占用的增加(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成本的增加),资金来源减少
贷:表示资金来源的增加(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润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资金占用减少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借为增加、贷为减少。
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科目,借为减少、贷为增加。
帐户结构包括下列几种

1、资产帐户结构
借方:反映资产增加
贷方:反映资产减少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
借方:反映减少
贷方:反映增加

3、成本类帐户
借方:成本的增加或发生数
贷方:成本的减少或转销

4、损溢类(又包括两种)
①收入类帐户
借方:收入的减少或转销
贷方:收入增加
②费用类帐户
借方:费用的发生或增加数
贷方:费用的减少或转销

记帐规则:有借方必有贷方,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