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认真地回答该问题

2024-11-28 00:48: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以至于提问都者能无法有一句话来直接提出所要问的。
而每个人如果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都必然是长篇大论,因为“哲理”上的概括是空虚的,是无法让人理解的。
现在离问题结束还有20天,我会抽时间来这里,一点一滴的补充,不想去整体的构思,就随着思惟一步一步走吧。(发表日期标于文字后)
7月9日
人生观
今天上午开会,讨论的是对迎接本次审计工作一些方案,与会算我9个人,有8个是领导,我很想笑,因为无论最后的研究结果是什么都是要由我一个人去实册哪清施的。会上只有我没有发言,我在问自己,是否也想成为开会进行讨论的8个之一,答案是想,但那第九个人又会是谁。
人生在世上是为了什么,享受?创造?与自然作斗争,主宰这个世界?
我看都是也都不是,人活着的一切所为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存创造理由。
很矛盾吗?也不是,人活着本就没有理由,一切自然而然,有圣人谓之“道”。
我们活着的人的一切追求都是自私的,也是无所谓的,因为人类内部最高追求就是凌驾于众人之上,然而,就算做到你仍是人的一部分。人类的共同追求就是按自已的意图改变自然,然而,就算做到了,人类也仍是自然的一部分。

一个合理的结论:人生就是为了经历生命的过程,并且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因不同人生经历而不同的。

7月9日下午

我的人生观

社会是个整体,我是社会的一员,无论社会是什么样子,我只能有两个选择,接受或改变。接受其实也是一种改变,改变的是我自己。
我认为人活着要修行。州前什么是修行?打坐念佛?练丹养生?不要那么费劲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止。什么是行止?两个字“行”和“止”就是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
何为该做何为不该,难以分清,世上之事错综复杂,许多事情难分对错:
为何难分?
一是对错的标准不统一,比如战争中,一名战士杀死一个敌人,是光荣的,而敌方的战士杀死了他,仍是光荣,难道杀人就是光荣?
二是对错的过程不好分,比如把贪污受贿得来的钱捐给灾区,是对是错,可能前错后对,那被逼贪污,不从家人受难,又是对是错,被逼的原因是因为贪图利益走后门当官,贪图利益是为了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为了让别人夸赞,让人夸赞是为了得到虚荣。。。。。。世俗间因果复杂。道德也不过是人们自己约定而成的标准罢了。

7月10日
灵魂与前世
我认为人有灵魂,没有前世。
首先要认识到人的灵魂是与物质同在的。人的灵魂在没有身体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单独存在的。
当然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灵异事件。
实证:只能你自己去证明,睡着前放松心情,在入睡时保持头脑的清醒,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你的灵魂可以出体瞬间。同样能感知周围环境。
灵魂一样有消亡与新生,前世就是一种说法,不成规律,与“今生”也无必然因果。不必理会。
佛家的因果是小因果,三世如成因果链,人世如何这么丰富。如三世不成因果又谈之何用。
就如同,说“光阴过的好快呀,又一万年了。”
佛教总爱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看人生,其实众生就是众生,不可能都成佛,那还要人间界干什么。
用电脑打个比方:
人的灵魂存在于内存中,开机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按制身体收集感观信息,睡眠的时候如果程序得当也可以运行一部分功能,就好象“系统后台”。但能量有限。
人就是渺小的,人死了灵魂自有归宿,但决不是带着记忆存在。因为没有了主体。
但所谓极乐世界、所谓天堂,未必就比人间世界好。
好好面对我们的人生才是正理。

昨天喝多了,很困,上为我曾发表过的。
不知道写这么长会不会有人耐心的去读。
我只是在很认真的回答。

7月11日缓宴
好几天没来了,接着说。
红尘
何谓红尘,我不想去找什么词源,是谁先提出的这个词,或是有什么典故,应该在百度就能搜到。我只说,我看红尘。
站在一座山上如果刚好能看到城市,会发现城市的上空其空气质量较差,与在山上看远方的景象是不同的。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忙碌着,互相之间算计着如何合作创造文明,同时也算计着如何分配最终的成果,最终由领导别人的人得到了最多的收获,生活质量极高,劳动者不甘,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造一次反,推举新的领导者。如此反复。其中又有很多人在追求超脱,但他们仍在人群中,也没能力独自生存。就是这样一个有自身规律的人类社会,充满的欺骗、暴力、尔舆我诈的群体,谓之红尘。其自身运转良好,运行方式复杂,人力难以改变其运行轨迹,同时运行时噪音巨大,综上述各特点形容其“滚滚红尘”。
人在红尘中必须按着它的规律生活。可做到红尘不染心,却难为红尘不染身。身在红尘妄谈看破红尘。痴。

红尘高三丈
清风洗一心

佛家很追求这些:(引)
所谓的看破红尘就是指要你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 用你的那颗心去原谅众生,宽恕众生。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的,也就是说你永远都看破不了红尘 。

7月15日

回答2:

不晓得你看得下去么?
关于唯天主义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原始人因为生存的需要,他们有必要去利用自然;因为利用自然的需要,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解释自然现象;因为他们解释的需要,他们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但那时他们没有,所以只好先用神的意识来解释,则神论始于此,唯心始于此,或许愚昧亦始于此.随着知识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可以解释的自然现象越来越多了,就越来越不需要用神的意识来解释了,也就是越来越唯物了.我们看到,解释世界的方法都被当时的知识资源所限制了。那现在的知识资源比起马克思时代可丰富了许多,哲学是不是也应该再次发生质变呢?
辩证唯物主义中说,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可是,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有大脑啊,那些和人类一样也有大脑的动物,它们就不可以有意识吗?那它们的大脑的机能和属性又是什么? 我们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对意识的定义是极端的,不普遍的。
还有,我们也知道只有运动着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大脑这种比较复杂的物质的运动的反映可以说是意识,那我们不就可以把最简单的最基本的物质运动的反映叫意识吗?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的。
当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可以说是深深刺伤了人类的自尊心,使人类明白自身不是十分特殊的,还是动物之一,但人类的自恋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人类一定要和动物有质的区别以示其地位,但谎言最终还是敌不过真理的。从《物种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到,物质从无生命向有生命发展,生命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意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人类意识只是高级些罢了。既然物质是发展的,那是不是物质必先这样发展再去那样发展?不应该是这样的,物质应只朝一个方向发展——从简单向复杂发展,那物质的简单高携又简单到什么地方?上面所说的不正说明了物质向意识发展的吗?没错,如果所有物质都定义为有意识的,那物质的发展就只是从低级的意识形态向高级的意识形态发展。物质通过不断组织向更高的意识形态发展,越高度组织的物质其运动对外界的依赖性越弱,相反的其对外界的主宰性就越强。
当然,这里所说的意识已不在是唯物辩正主义的那种极端定义,它将具有更广泛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中,意识是指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由于物质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因此,物质的反映形式也有不同的层次。水滴石穿、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的氧化,是无机界中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而人的意识是现在最高级的反映形式。如果把最基本的中念颤反映形式定义为意识的话,那就可以从最根本上解释这个世界了。但请不要误会我这所说的是二元论,就算你一定要说是,也请你在看完的是后在作定论。
我们都知道物质是运动的,那物质是先存在还是先运动呢?你们应该会这样说的:当然是先存在了。但是这样吗?不,物质存在就一定运动着,因为没有不在运动的物质。那又是什么“物质”支配着物质的运动呢?那个“物质”是不是应该先物质才存在的?不,为什么一定要分先后呢?物质的存在与物质在运动不可以同时吗?一定是这样的。那支配物质运动的“物质”也应是和物质同时存在的。而这“物质”与物质又有质的区别,因为我们只有从物质的运动的表现才能探索出这“物质”的存在,既是该“物质”只能反映在物质上。那么,根据以上的推论,我定义:自然规律在物质中的反映就是最基本的意识。物质靠意识的作用而运动、发展。物质是客观实在,则意识就是客观抽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就像时间、空间和能量的关系一样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先于谁存在。况且,宇宙之源并不是物质与意识中的任何一个,在宇宙大爆炸学说中我们知道,宇宙繁衍卖败于一奇点,奇点里的总能量为零,物质就不存在了,时间、空间也都不存在,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在那儿都消失了,那就是“无”了。我们永远无法想像的“无”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虚无?不,它既然可以发展到现在的状态就一定存在规律——尽管我们现在似乎对它及它的规律一无所知。这“无”也不应该叫物质了,因为“无”的本质我们虽然未知但根据已有的知识也知道它决不会和物质的一样。所以在发生大爆炸前,既无物质,也无意识,抽象的规律在抽象的“无”中的反映为反像,反像作用于“无”使其发生大爆炸,产生客观实在与客观抽象即物质与意识。这就是唯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从唯天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可以知道,世界是不可知的,因为人只有死了才能明白“无”的真正意义,人类无法认识到“无”的本质。何况人的意识根本就还为发展到可以完全认识世界的高度,再说无论怎样发展,“无”还是无法被人类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性即矛盾规律。而唯天主义的实质就是“需要”原则——“存在”是因为“需要”。前面我说过“需要”被意识决定,也说过所有的物质都有意识,还说过意识有高级的也有低级的,那就说明:“需要”也有高层次与低层次之分。所以,在此我对最简单的物质需要定义:物质的运动趋势为物质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由物质的意识决定。 “存在”是因为“需要”,即说明了“存在”是由于被意识所决定的“需要”,是因为意识,那就是唯心了。这样的观点是对唯天主义的错误理解,因为物质是发展的、演变的,那“存在”可以说是演变后的物质,而演变该“存在”的物质们因为其本身运动而导致“存在”的出现,那就是说:演变后的物质是因为演变的物质的运动趋势而出现的。比如:质变后的物质存在是因为质变前的物质有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趋势使然,质变事件的存在也是由于这种运动趋势。
在物质世界中,所以物质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所有物质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有力的作用都会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在低级的意识形态中,物质的运动趋势就是物质的需要。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运动趋势是对立的,那物质的需要就是对立的了,我们就说物质间产生了矛盾。由万有引力可知,世界上的任何两个物质都存在相互作用力,那就说明任何物质间都存在矛盾的关系,我们就说矛盾是普遍的了。物质由于力的作用产生的需要与物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需要也是相互对立的,又因为物质的实际运动是各个分运动的合运动,那就说明物质的发展必然要由其内部的矛盾推动,外力只能通过激化内部矛盾来推动物质发展。当物质内部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同时,就个体而言,矛盾促进了物质沿原方向的发展。
矛盾实质上是物质需要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高层次的需要与低层次的需要的对立。斗争性表现为物质存在惯性要改变物质的运动就必须通过力的作用;统一性表现为物质作用初于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遵随同一规律作用并且构成物质的“物质”在本质上是同一物质,即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的发展由矛盾推动,物质的运动由规律决定,那矛盾规律与自然规律间的从属关系会是怎样的呢?由上述可知,矛盾规律是自然规律在物质相互作用时的反映。这种解释是停留在辩证唯物主义阶段上的。
惯性使物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互作用力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正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惯性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造就了宏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把惯性与相互作用统一于运动,但却未将他们统一于支配物质运动的规律属性。只有统一于哲学范畴的规律才能真正指导人们发现具体的自然规律。到底惯性与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规律是抽象的,那就应该从具体的现象出发寻找现象的本质性问题。
一个苹果,当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研究,我们知道它有质量,有能量,有动量。当它的动量不变或为零时,它作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与总质量守恒,这个苹果处于稳定状态。是什么原因是苹果稳定下来的?前面说过了只有内部原因才能影响整体的状态。我们知道苹果是由许多分子聚合而成的,各种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整个苹果稳定下来;分子本身的结构也是稳定的,原子间参与各种相互作用使分子结构稳定,而原子本身也是由各种更微观的粒子结合而成的,所有粒子间都会发生相互作用,那这种稳定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就会递进下去。于是,我们知道了,正是苹果本身拥有的静能量在惯性与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才合理分配贮藏到物质当中使物质系统拥有了稳定的结构。
从苹果的稳定结构的原因上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结论:所有系统在能量、质量守恒的条件下,在惯性与各种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最终会在一定规格的空间内达到稳定状态。这里的稳定是指所有平衡现象与所有具有周期的运动形式。
热传递——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最后达到热平衡,多么普遍的现象。正是因为高温与低温这两个物体作为一个系统,它的能量一定,质量一定,所以在一定空间内达到热平衡,系统内部的作用力只是充当了工具的作用。
为什么在惯性与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最终会导致物质在一定空间内达到平衡状态呢?因为在有限空间,有限能量,有限质量,有限动量的世界里,一定有一种情况是物质达到平衡状态的。即使还有无限中情况,按照数学中概率学,每一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大于零,则在无限时间的作用下,达到稳定状态的事件就一定会发生。宇宙是一个具有有限无界的空间,具有有限质量,有限能量,有限动量的世界。在宇宙中的各种粒子的惯性与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最终会处于稳定状态。即使宇宙在膨胀,宇宙中存在不确定关系,但在时间一维的作用下最终结果还会是稳定状态下动态平衡。
物质的惯性与相互作用力即物质的运动的存在是因为物质有达到保持稳定状态的需要。宇宙中的所有事件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需要。
时间是确定稳定状态事件存在的“必需品”,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必备品”,所以它们都是因为物质的需要而存在。
“存在”是因为“需要”看似是唯心的,其实它包含了物质是运动的及矛盾规律的实质。所以说,唯天主义是唯物与唯心的有机结合。
世界是发展的,就算是唯一正确的真理也是有时效性的,唯天主义亦然。

回答3:

每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人生,有些人是强者,有些人是弱者。我不想做最强的人,只想通过现在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愿望,只有达成这个愿望,我才能规划自己的未来。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那个目标。达成自己的目标后,我希望我能遇到自己想跟他共同生活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衡梁的人。
以前的时候我以为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美好的,我本着与人为善的观点与同学相处,慢慢的不断受伤,不断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只老虎,会咬人的。不断的长大,不断的成熟,明白有些东西自己要去争取,要想保护自己保护家人自己必须变成熟、变的强大些。自己的利益不去争取,它不会自己跑到你的手上的。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尽量做到游刃有余。
牢记上善若水这句名言,但是又不能像水一样柔。因为含坦我正值青年,血气方刚,做不到像水一样,但是那是我的目标。
不知从何时明白,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只能努力适应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许多的杀戮、饥饿、疾病……我无力扭转乾坤,自己从来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努力适应这个世界已经让我很吃力。看到世界的一面,也尽量发现世界的谈拦桐另一面,壮观美丽的大自然,好看的风景,感人的瞬间,爱……润泽着自己的心灵,让我有梦可寻,不再彷徨不已。
(没什么文笔,写得很乱。)

回答4:

我不讳承认我带有cynicism的某些特征,而且极有可能是Transcendentalist。不过总体来说,我仍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即使有时候对一些事物无法遏制深深的蔑视。我不能容忍愚昧无知和斤斤计较。

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因为物段我发现中西方文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我认为迄今为止,我思想上有两大转折点,一是读《论语》和《中庸》,二是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是由于唐诗而起的。我起初爱好华美的文辞和诗人的人格本身,接着向往盛唐飘然的风骨和气度,最后我才意识到读诗当以意为主。这个时候我才理解杜甫之所以高于李白(即使我仍然是比较喜欢李白的)。然后我就去读了《论语》。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都是基于这样的只言片语理解。我读了《论语》和《中庸》,看到了中国人特有森蚂顷的深切历史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并不是淡然的冷漠,而是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此期间看了一本美国汉学家写的书《追忆》,论述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母题。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认为中国诗人在写诗的时候是这样想的,既然我能记住我的先辈,那么我也理由相信我会被后来的人所铭记。优秀的诗人能够借助诗歌使自己不朽。
至此,我接受的一套都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我极其赞同认可并且认为这是其它文明所不能比拟的。

可是,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后,了解到了完全不同于我所一贯接受的价值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那种对于信仰与怀疑深刻的矛盾与对人类罄竹难书苦难至深的同情,在中国的文化中不曾见到过的。继而我读了其它几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尽我所能去理解它。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也提到了宗教和耶稣,虽然仍带有浮华的作风,在一些观点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仍是如出一辙。我深深为之震撼。我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与文明是远远不足以解答人类亘古以来的矛盾与疑问的。可是,我毕竟不是欧洲人,我的传统毕竟不是宗教。

我发现在这之后,与其说是调和中西方文化的矛盾,不如说是调和我心目中的两套完全不同价值体系以形成统一和谐价值观。然而至今为止这些努力仍是徒劳的。20世纪的小说家已经意识到人类矛盾的不可调和。加缪说世界是荒谬的。他这个荒谬里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意思。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达到一种完美统一的心境。要不然,麻木和绝望是难免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那么他就不愿意活着。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

好像有些偏题...god就原谅我吧此陆..

回答5:

起初寻了高分,不过问题真的好合胃口.
我作文时飘忽不定,高谈阔论,常常把自己也矛盾进我自己的想法里
我有些批判主义.总想尖刻的揭露批判一些我觉得不合理的,而别人却致而不顾的.但我也有自己反省,因为我的理解才可能是不正确的.
说起观念,心情好时,澎湃时,我是理想主义者,万事皆随我意愿. 诸多的名言和至理都会给我灌注希望和力量做慎李. 但不会太长.
困难至始至终都会存在,而我常常败北给我自己的心情里.
具体一点, 我热爱我的祖国,眷恋了儿时唱少先队员队歌时的那种自豪和光荣. 但一上网,看那些无知盲目的所谓愤青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卷起一股股的风波.唯恐天下不乱,事不关己的叫嚣呐喊,不宏观的看待问题,只片面的跟随潮流,崇尚狂傲. 自以为是.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明智的,而明智的人大多会保持沉默,往往参与其中反驳讲明...这些道不明述不清的事情,只会自添烦恼. 只怕新生的一代人在未具有对外界事务的判断能力和评论能力时就被这种气氛给传染,导致以后歪曲的观点.
但我确实说不清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学习到现在觉得人人都应该是世界人,以人类的,世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判断事情,舍小择大.却又摈弃不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傲气.国家带给我荣耀和自信,我也热爱着我的家乡我的同胞人民.这个的确是我不会改变的信念.
但一些国家政策,总总会叫我失望,猜疑. 过多的形式主义和腐败. 按国家利益为之高的角度看国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 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是考虑到了目前的国家至高利益的. 但有些保守和短视.我不是个政治家,所以我只会以一个身处这些环境中,感孝扒受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的人们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祖国政府向人民隐瞒的真相其实也不少,知道的人不少,但愿意说起的人很少.真相被政府刻意隐瞒和人们的默然中慢慢逝去.在人类和历史的角度上这是残忍的.我有些不忍.
而我个人的人生观...-_- 恩...混沌中
每天都尽量让自己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想.周围的善言恶语都会给我带来成长.让我记住每一个发现,体会每一种感想.总结出经验,给自己注入不断的动力.更新自己.改善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合这个世界.让自己更能享受这个纯迟世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对个人而言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迟早的.但牢固不牢固.自己有没有体会的内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人生观,不违背自己心中所想,那就是正确的...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