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佳能在中国的事业已涉及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多项领域,近几年正积极向耗材及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开拓。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并为现地法人,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迄今为止,佳能在中国市场已基本建成包括3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6家分公司、2家常设办事处及1家培训中心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新的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关键的领军作用。
尼康株式会社(社长:苅谷道郎)为了在中国正式扩大数码照相机等映像业务,于2005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由尼康全额出资的销售、服务子公司——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分别于北京,成都,广州设立了分公司。
中国的经济近年来呈现显著发展的势头,各国企业把中国作为今后发展最快的巨大市场而加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尼康也通过 Nikon Imaging China 等生产基地进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开展了在中国的业务。在销售方面,此前通过香港的当地法人—— Nikon Hong Kong Ltd . 进行中国的市场营运和销售活动。此外,还在中国各地设立指定的修理店,在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进行售后服务。
为了今后在急剧扩大的市场上真正地谋求事业的发展,尼康认为需要建立更加强大和稳定的销售与服务体制,因此这次决定由尼康全额出资成立进口和批发销售公司。
新成立的公司将通过直接进口和销售胶卷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等映像设备产品,在提高销售额的同时,强化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市场营运,并通过更加有效的广告投入,达到品牌渗透的目的。此外,在售后服务方面,通过把众多指定的修理店进行据点化和直营化,使之在技术方面得到强化。
尼康将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上完善从市场营运到销售和服务的整套体制,通过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尼康在市场上的地位。
与很多机械的发展一样,欧洲由于工业革命的原因,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比如说相机,世界上第一部35毫米相机就是由德国的徕卡公司研制生产的,所以长期以来,徕卡一直都是相机的代名词(被称为相机界中的劳斯莱斯)。至于说日本,与他的其他领域的发展类似,开始就是模仿世界上最先进的,然后成熟之后再进行“傻瓜”似的改造——也就是降低操作技术,使之能够普及。不如尼康佳能美能达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国内也曾经有过不少相机生产商,比如珠江,当然出名的要算凤凰和海鸥(现在也是仅存的两家)。
具体说德国日本的相机产业是怎么发展的,实际上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市场需求、消费水平购买力等等
因为他们生产相机的历史悠久。只要人强烈需要此产品,它就有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