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4-11-22 11:40: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这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全文就这两句。

原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释义: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

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回答2: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处:《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识学问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用了;事情不是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知道它到底会有多么地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 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说明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这句话的应用,当题目涉及读书、 实践两大类相关话题时均可使用。例如:作为一名法律专业人员,谈谈提高法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用于结尾:此外, 也要注意从书本上汲取必要的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做到运用自如,避免在执法断案期间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困境,将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到相同的重视程度上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到用时方恨少

回答3: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作者是陆游;
“船行江心补漏迟”出自元代关汉卿《救风尘》第八折:“凭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回答4: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作者是陆游;

回答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佚名撰
格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