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距今6000多年。在出土的一些陶钵外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和陶盆外壁上,均发现有五十多种不同的刻划符号,都是烧成后刻上去的(如图1)。看来这类刻符应是与当时制陶有关的记事符号,或是先民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思的记录。郭沫若先生认为:“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划文字,和这类符号极相似。由后以类前,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半坡遗址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揭露,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