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通常所说的CPU主频实际等于外频乘以倍频,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CPU超频其实就是通过提高外频或者倍频的手段来提高CPU主频,从而提升整机的性能。
实际操作时,主要有硬超频和软超频两种方法。本质上两者的超频原理基本相同,即都是通过“硬”方法(如主板跳线及DIP开关等)或超频软件来调节主板上的时钟控制芯片来达到超频的目的。
1. 硬超频法
常见的硬超频方法主要有键帽式与DIP开关式跳线法、BIOS“免跳线”法三种。
鉴于跳线法已经被淘汰,这里就不再介绍了。“免跳线”法是通过修改BIOS设置来实现对外频和倍频数以及电压的调节,达到CPU超频的目的。同时也克服了打开机箱的麻烦,这也是目前最流行的超频方法。这样,一块在BIOS中支持逐兆调整外频和电压调节、提供PCI、AGP分频设定等功能的优秀主板以及性能优异的内存,就成为了超频成功的关键。
下面以一台P4 1.6AGHz CPU、承启9BJF(Intel i845G芯片组)主板、256MB内存(DDR266)配置的电脑作为超频操作平台。由于CPU的倍频已被锁定在16X上,所以超频只能从调节外频入手。进入BIOS后先将内存的参数适当调低(如CL=2.5、RAS=3、RAS to CAS=3等),然后在“CPU Host/AGP CLK/PCI CLK”选项中把外频从当前的100MHz设置为133MHz(当然也可逐兆调整),最后保存参数并重启动。如无意外,重启后电脑的CPU应被超频工作在 133MHz×16=2.13GHz上,前端总线速度也从原先的400MHz(100MHz×4)变成了533MHz(133MHz×4),整机性能大幅提升。
2. 软超频法
硬件级的优化超频,不是打开机箱调整跳线,就是进入BIOS设定,显得十分麻烦。而使用SoftFSB、CPUFSB等软超频工具就能克服这些缺点。它们能让用户在Windows下通过调节CPU外频、无需重启即可达到超频的目的。若超频失败,再次开机即可恢复原状。而现在有些主板也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超频软件,如联想的StepEasy、微星的FuzzyLogic等。
图3 用SoftFSB对CPU进行超频
SoftFSB的操作简单明了,支持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主板,即使你的主板不在此列,你仍然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PLL-IC来超频。在选择好主板型号和PLL-IC型号后,点击“Get FSB”按钮即可得到当前的外频和可调整的所有外频,接着选定你要超的外频,最后按“Set FSB”即可生效(如图3)。
3. 维护监控
1)保养维护
这里的优化内容一是让CPU安居——为CPU准备(或换购)宽大机箱和优质电源;二是给CPU清洁——扫除CPU表面及机箱内的积尘,改善其工作环境。
通常机箱内的散热风扇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吸入灰尘,而灰尘是电子设备的大敌,因此就要经常清洁它们。CPU表面及其周围的积尘,可用不掉毛的毛刷和小电吹风(或皮老虎)、小吸尘器来清除。清洁散热器时则需先把散热片和风扇拆开,散热片可用水洗净,风扇可用棉签沾清洁液来擦拭。如果散热风扇噪音较大,则可给风扇轴心加注适量润滑油。另外,还可以给CPU换上新的导热硅脂,并顺便整理好机箱内部的杂乱连线,防止扇叶被卡住,保持空气流通。
2)监控报警
当CPU处于超频、长时间工作、环境温度偏高等状态时,就可能发生异常而导致运行故障。这样,及时而有效的监控报警就尤为重要。为此主板厂商在主板中集成了各种温控芯片和测温探头以及多款监测工具软件来保护CPU,通过它们能够在BIOS中或直接在Windows下获取CPU温度、主板电压、风扇转速等各种实时参数,这样当CPU工作异常而超过预设值时,主板(系统)就会立即报警、重启或关机,避免CPU、主板等关键硬件的毁坏。最新的P4、 Athlon XP CPU中都使用了温度控制电路来对CPU进行过热保护。而其中华硕的 PcProbe、微星的PC Alert III等都是典型高效的硬体监控软件,选购时应留意这些品牌的主板。此外,一些第三方的监控软件也有不俗的性能,如Hardware Sensors Monitor 、MotherBoard Monitor、SpeedFan等,用户可视情选用(图4)。
CPU的降温
良好的环境无疑是CPU稳定工作的前提,这在CPU优化超频后尤其重要。对此,可采用以散热器为主的硬件散热法和以CPUIdle为主的软件散热法。
1. 硬件散热法
常用的散热器无非就是散热片+散热风扇+导热硅脂。在选择这类散热器时,重点要注意的就是它们与各种CPU间的兼容性,即它们所适用的CPU型号、频率范围等。这里我们建议大家购买知名品牌或通过认证的风扇。富士康(如图5)、CoolerMaster以及Tt涡轮风扇等都是性能不错的产品。
图5 散热效果出色的富士康散热器
2. 软件散热法
除了硬件降温外,CPUIdle、CPUCool等一些被誉为CPU“软空调”的降温软件也经常被使用。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当CPU空闲时,Windows操作系统就给它发送一条HLT指令强制其处于挂起状态,从而减少能耗达到降温的目的。
由于CPU并非总在忙碌,很多时候比如当你在打字或者光驱、软驱读盘时,CPU基本上处于等待接收指令的空闲状态,但无论等待还是忙碌,CPU的发热量是基本相同的。为避免这种弊端,在Windows NT系统中可给CPU发送一条HLT挂起指令,让它空闲时处于挂起的状态以减少热量。但Windows 9x系统中却没有这条指令,应运而生的CPUCool(如图6)、CPUIdle、VCool等降温软件弥补了这一缺憾。
图6 用CPUCool给CPU降温
在使用性能上,它们通常能使CPU的温度降低3℃~10℃之多,而且也不只限于降温,还增加了优化CPU,监视和显示主板温度、风扇速度和电压等诸多实用功能。它们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软件安装后会在系统的托盘区出现一个图标,显示事先设置的CPU、主板等的各种指标,从中即可看到它们的降温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在玩3D游戏或运行一些大型的软件时,CPU会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使这些降温软件暂时失效。因此,保证CPU散热良好而稳定工作的,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散热效果出色的散热器。
cpu时钟频率就是CPU的主频,单位是MHz,它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工作频率(主频)包括两部分:外频与倍频,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倍频的全称为倍频系数。CPU的主频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倍频可以从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