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总是觉得不放心,敏感多疑,原因在这
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格外敏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随意的动作和眼神,到了他们那里,都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灵的敏感比身体的过敏反应还要麻烦,不仅影响本人的心理健康,还常常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 小心探究弦外之音 晚饭时,丈夫的几句话让梅子的心情一落千丈,嘴里的米饭越嚼越没味道,干脆收拾桌子,躲到厨房抹眼泪去了。 而被抛在客厅的丈夫,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他不就是在妻子提到宝贝儿子不好带的时候,顺便感慨一下自己母亲当年的不容易吗?没错啊!当时母亲怀着他的时候,的确是挺着肚子下河挑沙呀!这怎么又把老婆惹生气了呢? 可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在梅子听起来却完全是另一层意义——老公是在借婆婆的往事责怪她的无能,埋怨她只是在家带个孩子就叫苦连天,与他“养了六个孩子还一直上班”的伟大母亲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好在老公赶紧跟了过来,又是解释又是保证,才把梅子从没边没际的胡思乱想中拽了出来。 像这样的场景,在梅子的家中三天两头总在上演。这个原本还有点反应迟钝的女人,自从两年前和“三好”老公结婚后,变得像个兔子一样容易受伤。比如说,俩人一起看电视,老公在转台的空当冒出一句:“真不明白这些慢慢悠悠的韩剧有什么好看的。”坐在旁边的梅子心中就会一惊,转而暗自庆幸:还好以前没要他一起看自己收藏的DVD,不然就完蛋了,还有,以后再也不在他面前看爱情片了。 再比如,有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郊游,老公偷偷指着一个女同事的卡通背包,小声跟她说:“你看这算不算装嫩?”结果,梅子一整天心不在焉,什么风景也没注意,满脑子都在琢磨自己有哪些衣服饰品不够成熟,回去赶紧送给表妹才好。 就这样,丈夫嘴里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她都能听出弦外之音,然后小心翼翼地检查自己的举止言谈。梅子管这叫自作自受——在她心里,多少有点儿承认自己高攀了学历高收入高的丈夫,所以才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虽然是有点辛苦,可时间一长,梅子的努力也算大有成果。她开始和老公一样,在谈话的时候经常冒出一句商业英语,每周日都等到看完中央二套的《对话》才去睡觉。另外,她从楼下的书报亭购买的报纸也从婚前雷打不动的《精品购物指南》,悄悄变成了《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 可惜,就在她离自己塑造的红颜知己形象越来越接近时,梅子的脾气却也变得越来越大,经常为了丁点儿大的事,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实在受不了了,就没头没脑地向老公发一顿火、吵上一番。等事情过了,她又能想明白不过是自己多心,人家哪里有给她添加压力的意思。 只是这样反反复复地扰人扰己,日子过得实在不舒服,梅子也常常对丈夫感到内疚。不仅如此,最让她担心的是——要是有一天,丈夫真的被自己这过分敏感的毛病气坏了、惹烦了,不再耐着性子哄她了,她该怎么办才好啊! 就像身体里长了太多敏感神经 比起梅子的烦恼来说,林娜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她不仅仅对某个人,或是某一类人敏感,而是几乎对生活中所有要打交道的人统统“过敏”。就连坐车的时候身旁有人揉了两下鼻子,她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在洗手间蹭到了不干净的东西。 就好像身体里天生比别人多长了几根敏感神经,林娜特别留心别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也常常为此情绪低落——朋友之间开玩笑稍微过了火,她就会耿耿于怀郁闷好几天;而在工作中,她生怕同事在会议上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因为就算明明知道这是对事不对人,也会好几个小时提不起精神来。 有一次,她到外地出差,回来后报销机票时听见财务说了一句:“现在这趟飞机怎么才打八五折啊!最低的时候四折都拿过。”林娜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老板签字时一脸极不满意的表情,然后痛下决心,以后没有事先得到批准,只坐火车。 再比如,年前腊月二十八去逛了趟商场,看上一件不错的大衣,可导购小姐说没有合适的号码。为此,林娜直到正月十五都不痛快,总觉得那个导购是嫌自己看起来兜里钞票不多,才懒得费工夫伺候试穿。 而她最惨痛的经历,就发生在上个周末。 那天,几个同事来家里做客,嘻嘻哈哈的气氛还不错。可临睡前刘姐突然打来电话,说自己的一只耳环找不着了,请她帮忙看看有没有掉在她家?口气特着急,还念叨了好几遍“一千多块钱呢”。 刘姐的话就像一剂零度的冰水混合物,一下子就把林娜从暖融融的被窝里激了出来。当天晚上,她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床底下、沙发缝里、电视机后面,一直折腾到后半夜,所有的旮旯墙角没一处落下,可就是不见耳环的踪影。 在家人的劝说下,林娜终于准备上床,可是根本睡不着,趴在床上胡思乱想——明天该怎么跟大家解释呢?我平时也不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同事们应该会相信我吧?再说我家的经济情况也不差啊?可是,还是保不住有人会怀疑我啊! 转天一早,林娜心急火燎地赶到单位,立刻找刘姐解释,反复说明自己真的是没找到,就差撕开胸膛把心掏出来了。然后一连几天,天天找,天天问,刘姐你的耳环找到了吗? 幸好,后来刘姐在当天去过的美容店找回了那只耳环,因为不知道是哪个顾客落下的,店长就先收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林娜心中的石头才总算落了地,可想想一连几天提心吊胆的日子,顿时觉得这个委屈实在太大了,“哇”的一声,不顾形象地哭了起来。 刘姐赶忙过来哄她,最后还半开玩笑地问:“我给好几个人都打了电话,怎么就独独你的反应那么大?” “讨厌,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是爱多想。要是你的耳环找不着了,我可得一辈子心虚了。” “干吗总把不好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多累啊1 “能不累吗?可我也没办法,从小就这样,习惯了,改不掉了。” 其实,林娜嘴里讲的“从斜,应该是指她的一个远房亲戚住到家里以后。那时候,为了能在城里的中学读书,姑姑就把女儿寄养在她家。可是,与胆小敏感的林娜不同,远房亲戚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加上一些在乡下养成的习惯,常常惹得林娜的妈妈不高兴。可是妈妈又从来不正面批评远房亲戚,经常是借着在饭桌上对林娜的教导,旁敲侧击地点她两句。 问题是远房亲戚的悟性偏偏不够高,有时根本听不出妈妈的话外之音。而妈妈只有在和林娜单独相处的时候,才会痛批远房亲戚不懂事的地方,还提醒她以后做人可别这么迟钝,非等着别人撕破脸皮把话说开才能明白事情。 至于林娜,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学会了根据妈妈对远房亲戚的评价来估计妈妈的喜好,然后再讨着妈妈的欢心去卖力表现。所以,与很多叛逆的孩子不同,林娜的成长一路都格外安稳,是个最得家长、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只可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林娜的这套处世哲学变得越来越不好用。自己总是烦心不说,还惹得身边的人总得小心翼翼地跟她交往,碰上耐心不够的,干脆就躲着她了。特别是在去年上班之后,林娜开始明显地感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浪费在这样的小题大做上,连工作都受到影响。 在成长中学会建立自己的内心规则 不难看出,梅子和林娜的安全感都不高,她们对于自己是“值得被爱、被接纳、被尊重”的信念十分脆弱,所以才会经常怀疑别人的言谈举止是针对自己而来,总把他人不带感情色彩的信号解读为负面的潜台词。 在社会交往中这样屡犯“过敏”的人数也不少,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内心的自我概念不够清晰,缺乏一套内在的、属于自我的行为规则和评判标准。一旦离开了外界的评价,就无法判断自己是对是错,行为是否合适,表现是否正常。注意,这里并不是说他人的反应和评价都不用在乎,其实外界的反馈就像一面镜子,帮助一个人校正自己的言行,对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帮助”,而不应该是绝对的“决定”。 每个人在成长中几乎都经历过一段“过敏”时期。小时候,依靠着解读别人的反应你才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被赞同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被禁止的、不受欢迎的。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忙着自我发现和探索,也要借用他人的反应。在这一阶段,很多人会在心理上制造一批“假想的观众”,感到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常常感到有许多双眼睛在监督自己。还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花很多时间和心力应付来自“假想的观众”的欣赏和批评。 但是,随着心智的成熟,自我概念也逐渐清晰和稳定,自信心的完备使外界的评价作用逐渐下降。此时可以依靠内心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而不是一定要看别人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等到长大成人,回过头去,才能明白其实当时的观众和演员都是自己。 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即使成年之后,还是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概念,无法摆脱青春期的思维模式,还总是有一种“站在舞台中央”的感觉。在社会交往中就表现得比较敏感,很容易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紧张不安。 文中的林娜,就是因为家庭的教养方式,在成长的早期习惯了将重要他人(母亲)的话语用来对照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成年之后还保留了这种行为模式,而且泛化到身边所有人的身上。这种行为模式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形成偏执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至于像梅子这样,原本不是敏感的人,在婚后却对丈夫十分过敏,原因主要在于她面对高学历高收入的丈夫感到自卑,原先奉行的内心规范发生了动摇,把丈夫日常的言行都视作对自己行为的评判。因为她自己也知道不是对方在给她压力,所以应该与丈夫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自己的价值,恢复自信,才有助于重塑发生混乱的自我概念。 挑战自己的习惯性反应 对于成年人来说,安全感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给的。突破社交敏感的障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下一次“过敏”发作之时,挑战自己的习惯性反应——当感到被指责、被怀疑、被伤害的时候,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是这样吗?”当然,这句话还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比如:“他的话(行为)是针对我吗?”或是:“他是自己不开心,还是特意要跟我过不去?” 这是因为,由于自我概念模糊,社交敏感的人过分依靠自己对他人言行的解读来判断现实问题,可这种想像出来的“现实”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现实”,是人们经过自己的认知加工而构造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实可靠。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只听自己心中的“一面之词”,应该及时沟通,消除没必要的疑惑,而不是将问题扩大化,尤其在信息不充分的时候不要随便怀疑。而且,一个人在生活中,与别人产生误会是常有的事,心思不要太重,就好像林娜的“耳环事件”,许多问题时间就能解决。 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增进自信是最重要的缓解敏感的方式。很多情况下,那些容易引起敏感的事情大都是刺激到了本人自信心薄弱的地方。而当你充满信心地工作和生活时,安全感充分了,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 比如,新婚男女,男方因为工作忙晚到家一会儿,女方如果特别敏感,就会觉得“你不爱我,工作比我还重要”。其实这种认识是女方自己“投射”出来的东西,因为她自己害怕男方不爱自己,所以总是把一切事情都往这方面联系,然后又针对自己投射出来的东西产生哀怨等情绪。相反,如果女方深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她的情绪就不会为了这样的小事而频繁波动。这个道理,就好像经济富足的人不会在乎售货员具有攻击性意味的“没钱就别买”,学识渊博的教授不会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挑战和批评而动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