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是臂丛神经的最大分支,临床上常将肘关节及其以上部位的正中神经损伤称为高位损伤,腕关节部位的损伤称为低位损伤。要确定神经损伤后,神经一肌肉运动终板是否可逆,困难很大,常常是根据时间的长短来估计。神经修复后生长速度缓慢,平均每天1mm,既使神经终板已再生,但肌肉的收缩功能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有时神经的再生已完成,而肌肉仍不能收缩。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完全麻痹,并出现进行性萎缩变性,对于手部内在肌而言其功能更为精细,但其变性程度也更为迅速和严重。津下认为肌肉的恢复开始于神经缝合3~4个月后[1],末梢侧则需要1~2年或更长的时间。虽然神经修复已再生均良好,但其神经终板形成时,肌肉已因萎缩变性而失用。关节也因失去正常的动力而出现各种继发畸形。所以我们对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缝合3~4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或有所恢复但未见有效的肌肉功能恢复者,积极进行手术重建功能。对于正中神经损伤后拇外展功能仍存在者,应考虑拇短展肌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的情况。Rowntree认为[2],拇短展肌受正中神经支配者占95%,尺神经支配者占2.5%,双重支配者占2%。
3.2 动力腱的选择 拇短展肌功能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合适的功能腱选择(正常肌力和腱的完整性)和合适的角度,使之产生正常功能。肌腱移位后其肌力一般要丢失1~2级,所以不能选择Ⅲ级以下的肌腱作为动力,对于单纯低位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动力选择,虽有拇固有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等和拇外肌两大类,但我们仍首选以环指屈指浅肌做为动力的方法。与其他动力腱相比其肯有以下优点:①肌腱移位后对环指的功能丢失很少;②以尺侧屈腕肌止点作滑车重建后,其近端肌走行方向基本无改变,远端循拇短展肌走行,基本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肌力丢失可减少到最低程度;③自环指掌 关节处切断屈指浅肌腱,其长度已足够,无需再行游离肌腱移植。
3.3 手术注意事项 ①移位腱张力的调整:要求肌腱移位缝合完毕,在手术台上,腕关节屈曲20°,拇指应能稳定在外展60°以上,宁紧勿松。本组有3例因术中张力调整稍松,致术后效果不佳。②皮下隧道应在鱼际肌筋膜浅层形成,如果鱼际处有瘢痕,应先行切除,使有一良好的肌腱床。并用筋膜形成1~2个滑车,宽窄更适度,太窄更引起粘连,太宽则横向滑动范围增大,术后效果不佳。③移位腱有固定:单束固定于近节指骨基底的拇长伸肌腱上,对掌指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且对拇长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过强,易引起指间关节屈曲障碍和继发的“鹅颈”畸形,本组中即有3例出现指间关节轻度屈曲障碍,因随访时间尚短(12~16月,平均13.4月),尚未发现有其它并发症。而双束固定(津下法)既可增加第一掌骨的旋转工,又稳定了掌指关节,符合拇指对掌的力学原理。本组57例,尚未见有并发症发生。
你没说清楚是杂受伤的,损伤到什么长度!所以不好说!如果是正中神经断裂分离的话,一般很难恢复,即使手术治疗恢复的几率也只有百分之20左右吧!现在是重建后肌肉萎缩那是没什么好办法的,我建议你可以针灸试试!祝你早愈!
基本已经没戏,神经功能基本丧失,所以还是采取神经移植的方法或许可以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