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最后是因为什么事件而一败涂地的?

2024-11-27 13:39: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 最终的失败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馀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一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2. 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3. 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4.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5.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6.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回答2:

胡雪岩从穷困潦倒到富可敌国,从一位钱庄跑街到胡大财神,他的一生应该说是辉煌的,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到最后成了一场悲剧?原因何在?

虽然电视剧属艺术作品,要高于生活,但其毕竟源于生活,这里也就只对电视剧里描述的一些乱说几点感受,不再去深究史籍。

一个人要失败原因不会只有一个,同样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也不会只有一个,所以也就不能把他的成功简单的归因于依借官场的势力。至少,我从电视了看到了下面这么几点,有些是用电视剧里的胡的原话改写,有些是由此引发的感想。

知人善任:

对一个有能力的人,相对于他这种你需要的能力来说不是很重要的缺点,应该忽视,充分的利用好他的能力。其实,对待我们身边的朋友,对身边的爱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是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他的这种缺点或错误,相对于他的优点或没犯错时所做的事情微小得多的话,我们就要谅解他,继续与他成为朋友,恋人的话就继续爱他。

忍辱负重:

一个人在享受成功之前,必须要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屈辱。电视里的胡在事业起步之初为了不开罪于一个有些交情的官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给他一个心爱的女人幸福(因为这个学政既英俊又懂风情,看上去比他更会疼女人),他忍受大辱,忍受周围别人的指责,忍受着心中的剧痛将这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让给这个官员。当然,让人预料不到的是,这个官员竟然是个懦夫,太平军来犯是竟然逃跑了,这个女人也就成了悲剧。自己心爱的女人还是自己好好爱吧。。

广交朋友: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有朋友,同时只有你拿朋友的的事情当自己的事,那个朋友才能拿你的事情当他的事情来做。不过朋友还是得交几个真心实在的朋友,比如最后在他彻底失败后仍在帮他的几位,其它的也就是彼此利用吧,或者说各取所需。还有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得学会和不同的人打好交道。

善于借势:

不可否认,这是胡雪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善于借官场之势,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有的文化形成的社会形态里,尤其在晚清时期,要想做成一个大商人似乎离不开官场。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乔家大院》里,乔致庸一直有一个汇通天下的宏愿,可是,始终没有成功,甚至由此被逼得躲在家里二十年不能外出,到最后可以说是在慈禧太后的直接支持下才得以实现其一生的宏愿。先后看过的两部关于胡雪岩的电视,里面都提到了胡雪岩的财富是依靠左宗棠而发展壮大,不可否认,没有那几批洋人借给清政府的巨款经他之手,胡雪岩也就没有了会生蛋的鸡,没有了这些鸡,他也不可能后来拥有那么多的蛋和蛋孵出来的鸡。

其次是善于借市场之形势,这其实就是做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都应该具备的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再次就是善于借朋友之势,前面也单独提到了他善于广交朋友。我们做事情,要学会充分调动身边的资源。

=>>失败<<=

胡雪岩成功的原因的还有很多,这里也就不再一一列出。他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但其失败的教训却更需要我们用之警醒自己。从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败是由于他库存的丝卖不出去,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抽调不出钱返还官方的钱款,而最终被以李鸿章为首势力拿住把柄上告而被抄家。但我更认为,是他的一意孤行,盲目托大而造成的,是他自己打败了他自己。

现金流断裂:

胡雪岩经营的事业涉及钱庄,典当行,丝行,药店,房地场等多个行业,其钱庄就是其总个集团体系的支撑部门,除药店外其他行当基本上都环环相扣,所以也就在其钱庄出问题后很快全面崩溃。前不久出问题的德隆系的结构,与胡的事业结构就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昨晚在给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介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想到了用现金流这个现代词汇。我们先不管电视剧是否存在夸张的成分,从该剧里给出的数据看,胡雪岩在濒临破产的时候,按胡的说话,其总资产近4000万两白银,而其总负债只有800万两,按这种负债率,绝对可以用经营有方来评价。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库存的原材料(生丝)价值竟达2000万两白银,在李鸿章为首的官方势力和洋人势力的双重打压下,这笔生丝到最后几乎一文不值(虽然说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正常现象),以至于在谣言四起,钱庄挤兑爆发,再加上其靠山左宗棠自顾不暇、无力救援之后,最终只能被官家以确保国家资财安全之借口抄家。对于生丝这种时间长了会贬值的商品来说,储存价值2000万两白银的货品实在不能说是个明智的选择。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电视剧中,其典当行,钱庄,丝行的总挡手(相当于这几个公司的总经理)都先后出了问题,都挪用了东家的钱来从事自己的生意。这几个人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前面就提到了胡的知人善任,胡的万贯家财也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创造出来,虽说胡是东家,但是相比于东家的财富他们所得的也就太过于微小了,也就产生了心理失衡,这是激励机制的缺失。再有,即使是激励出了问题,但你不干有人会干,换个人就可以了,可是直到最后要破产了才发现这些问题,这就是约束机制的缺失了。对于这种东家与总挡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或许才能长治久安。

过分介入朝廷内部的势力斗争:

其实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还一个主线就是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权斗争,故事也就随着两人势力的此消彼长而展开。胡雪岩过多的参与了这场斗争,以至于最后李鸿章等人认为要除掉左宗棠,必须得先整死胡雪岩。

树大招风,锋芒过露:

胡在成功以后,不断扩建其胡家花园,其出于扩充门面的想法的初衷是没错的。但在当时那个封建等级制度深严的年代,官家建宅与平民建宅是有区别的,其房屋结构和屋顶结构是讲究一些禁忌的。胡雪岩大兴土木,宅第设计采用皇家花园设计,其奢华竟可比恭亲王府,再加上胡在发家后行事张扬,这必然引起一部份人的嫉妒甚至仇视。

一意孤行,盲目托大:

不可否认胡的爱国情结,其以一人之力对抗洋商的勇气更值得钦佩。但换个角度来想,最后由此而引发的牺牲值得吗?为什么不能有理有节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了,然后再等待时机反扑了?在最终崩盘之前,其好友和下属曾多次提醒他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只能尽快抛掉那库存的生丝,而胡只为与洋人斗法而不顾其他,直到最后再也支撑不了这笔庞大的库存而整个体系瞬间瓦解。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成就到达顶点时他的自负也到达了极点,也就为盛极而衰最终成为悲剧埋下了伏笔。前车之鉴阿!

最后,引用几句电视剧的片尾曲歌词作为结尾吧。

人生一瞬,转眼百年,
财源茂盛能聚几多钱,
万事亨通能为几日官,
纵有金山银山,
也得广结善缘,
图个和谐,保个平安,
……

回答3:

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胡雪岩为了维持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因而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回答4:

钱太多

回答5:

吃回扣是别人借着这件事整他的,慈溪也是顺水推舟,还算保了胡雪岩呢。要不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