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雅剧作集里面有央视西游记的剧本原文,在里面唐僧最后答应了,然后才被蝎子精掳走。电视剧里唐僧其实也是默认了的。
看几个细节:
女王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面红耳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女王见御弟不上前,便走近前来,一把扯住唐三藏,悄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与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似痴。”
所以啊,从这几个细节看出,唐长老已然动了凡心。
扩展资料
趣经女儿国
师徒们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气。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国相托,婚配这位御弟。女儿国王柔情绵绵,一再致意。唐僧虽为圣僧,却非木石之人,内心不免微泛波澜。但为取经大业,他毅然割断隐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是不能明写唐僧爱女人的。明白了小说《西游记》的时代背景之后,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西游记》第五十四回的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爱情故事。
由于不能明写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爱情,所以吴承恩是通过详细描写唐僧在特定场合下的表情、行为、状态,让有心细的读者根据这些描写去领会唐僧的内心世界。这些描写不仅写得极其生动传神,而且极具真实感。
为了讲清楚这个爱情故事,先要把相关的背景资料交待清楚。这个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西游记》小说中的唐僧的背景:
1、来历非凡——唐僧本是金蝉子的转世,金蝉子是佛祖的二弟子,因为不听佛祖讲经,被贬下凡尘,唐僧就是他的第十世转世。
2、出身高贵——是大唐帝国开国宰相殷开山的外孙。
3、身份显赫——大唐皇帝的御弟。
4、顶级美男子——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5、佛学界顶级大师——唐僧从小出家皈依佛门,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成为绝世高僧,佛经造诣极高,精通“经、论、律”三种,所以又被人称作“三藏法师”。
6、超级大腕主持人——被唐太宗从全国无数高僧中选中,主持一场有一千二百名高僧参与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水陆法会”,皇帝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小说中的唐僧到达女儿国的时候应该是30岁左右。在到达女儿国之前,他经受住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毫不费力地抵御各种美色的诱惑考验,西天取经的决心丝毫未动摇。他的上述经历就足以证明唐僧有着非凡的勇气、心理素质和定力,否则他是绝对不敢接西天取经这个任务的,如果是一时冲动接下这个任务,他也绝对走不到女儿国。
在这个取经的四人团队中,唐僧是团队的精神领袖,有着不可动摇的志向,但是由于他没有心机、不懂谋略、更没有神通,凡事都要依靠孙悟空出谋划策和执行,遇到困难和陷入困境时都要孙悟空给拿主意,而且孙悟空最了解唐僧的心思,所以孙悟空在某种程度上是唐僧的知己、军师和开路先锋。
孙悟空为唐僧制订“假亲脱网之计”
到达女儿国时,孙悟空设想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前景:他们将会遇到一个意恶心毒的女儿国国王,强行招唐僧做性伴侣,如果唐僧拒绝,这个女王会立刻露出意恶心毒的嘴脸,“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
针对这个设想中的意恶心毒的女儿国国王,孙悟空制订了“假亲脱网之计”,计划的内容和步骤是:第一步,答应与女儿国国王的亲事;第二步,由唐僧骗取女王的信任和好感,完成倒换关文的工作,并把女王君臣哄骗到城外;第三步,孙悟空对女王君臣施以定身法,然后师徒一起离开女儿国。
“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一步,答应与女儿国国王的亲事,孙悟空在没有得到唐僧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实施了。
唐僧之所以愿意接受这个“假亲脱网之计”,是因为他被孙悟空的设想的恐怖前景吓着了,而他又没有任何根据来否定孙悟空设想那种可怕的前景。这条计策显然犯了佛家的“不打妄语”的戒条,但是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也为了完成去西天取经的大业,最后为了避免把“这一国的人尽打杀了”,他不仅接受了“假亲脱网之计”,还对孙悟空大加赞赏。
请注意,唐僧接受这条“假亲脱网之计”时,他还没有见过女儿国国王。
唐僧与女儿国国王初次见面,彼此一见钟情
女王对唐僧一见钟情就不多说了。唐僧对女王一见钟情是这样写的: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请注意,这是唐僧在整部《西游记》中绝无仅有的一次“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唐僧是一个30岁左左的成熟男子,早已接触过无数绝色美女、女神和女妖,毫不费力地抵御美色诱惑,拥有非凡的心理素质和定力。要想让唐僧这样人的出现激烈的羞涩反应,可不是随便一个美女说一些香艳的话就能做到的,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让唐僧怦然心动、倾心爱慕的女人,第二,必须在唐僧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初次见面最有效),第三,必须是突然当众表白爱情,才能使唐僧因为猝不及防而把持不了,立即 “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小说里女王向唐僧表白爱情的情形,刚好符合上述第二和第三。有经验的读者根据女王表白爱情的情形和唐僧激烈的羞涩反应,立即就心知肚明——当唐僧一看见女王,他的心立即就沦陷了!
在小说中有没有其他地方写唐僧对女王的爱呢?有!在后面作者写了一大段叙述唐僧对女王不感兴趣的政治正确的废话来掩护一句真话——圣僧“牢藏情意养元神”。如果唐僧真的对女王没有情意,他还用得着“牢藏”?这句话真实意思,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还在有在最后唐僧向女王告别时的行为——“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此时他是以一个男子的身份向女王道别,而不是以僧人的身份道别,这里面意味深长。
唐僧被“假亲脱网之计”弄得进退维谷、痛苦不堪
《西游记》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行者在侧教道:"师父不必太谦,请共师娘上辇,快快倒换关文,等我们取经去罢。"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行者道:"师父切莫烦恼,这般富贵,不受用还待怎么哩?"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主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多数读者读到这里都误以为这是描写唐僧害羞得手足无措的样子,这是因为这些读者把唐僧想象成一个十几岁的腼腆的小男生或小鲜肉。唐僧是什么人?看看前面的唐僧的背景资料,唐僧是一个30岁左右有丰富阅历的成熟男子,拥有非凡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力。前面他被女王突袭过一次,对女王后面的行为早有思想准备了,此时他可能有些害羞,但是绝对不至于害羞得手足无措。
一个有着非凡的勇气、心理素质和定力的30岁成熟男士,什么样的内心状态才能让他“战兢兢立站不住”?——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极度恐惧,要么是极度痛苦。唐僧此时绝不可能是恐惧,真正原因是,唐僧此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中了,内心痛苦不堪。
此时有两件事让唐僧痛苦不已,第一件,他对女王一见钟情、倾心爱慕,但他必须在取经大业和他最至爱的女王之间做出取舍,由于他不可能放弃取经大业,所以只能割舍他至爱的女王了。他肯定要离开女儿国的,而且是一去不回,为了不给他至爱的女王带来生离死别之痛,他不仅不能向女王表白,甚至不能有丝毫流露。
女王在见到唐僧之前,只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丈夫,与东土大唐建立姻亲关系,唐僧的条件完全符合她的要求。但是当她见到唐僧之后,情况立即发生变化,她对唐僧是一见钟情、爱慕至极,以致于完全忘了自已的国王身份和应有的礼仪,竟然情不自禁地当众表白示爱,还径直走过来拉扯唐僧,小说里这些都是明写的。早已对女王一见钟情的唐僧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女王那种如痴如醉的爱恋。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唐僧当初拒绝这门亲事,这位女王会不会“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呢?此时唐僧心里面是有答案的——绝对不会!所以当唐僧见到女王之后,心里肯定在暗暗叫苦——“假亲脱网之计”不但纯属多余,更要命的是,由于孙悟空自作主张答应了女儿国国王的亲事,现在已经是害人害己、作茧自缚了。
第二件,“假亲脱网之计”给唐僧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条计策原本是用来对付一位设想中的意恶心毒的女王;此时才恍然发现实际上针对的竟然是唐僧自己一见钟情、倾心爱慕的女王,而且这条计策的第二步要由唐僧亲自来实施!
用“假亲脱网之计”对付这位女王,虽然唐僧可以从女儿国脱身,但将会给这位深爱唐僧的女王带来沉重的打击和伤害,唐僧于心何忍?其实,如果唐僧是个有点心机的人,完全可以果断中止“假亲脱网之计”,另外想计策,既能从女儿国脱身,又不伤害他至爱的女王。偏偏唐僧就是个没有什么心机的人,在孙悟空已经自作主张答应了与女王的亲事的情况下,如果中途放弃“假亲脱网之计”,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能够从女儿国脱身。而此时女王就站在他身边催促上车,他无法跟孙悟空商量新的脱身计策。
西天取经的志向是不可动摇的。如果中途放弃“假亲脱网之计”,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从女儿国脱身;继续实施“假亲脱网之计”,又肯定会给他至爱的女王带来打击和伤害,唐僧此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让唐僧极度痛苦、心乱如麻、精神恍惚——“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在唐僧旁边的孙悟空丝毫没有觉察唐僧对女王一见钟情,也不知道他的“假亲脱网之计”害得唐僧陷入困境,还以为唐僧是畏惧女色,或者是害怕女王“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想临阵退缩。所以孙悟空不但没有帮助唐僧寻找解套的办法,反而坚决阻止唐僧临阵退缩,催促唐僧开始执行“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二步。
面对孙悟空的催促,唐僧的反应是——“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这很自然,因为唐僧与孙悟空正在实施一个针对女王的阴谋,而女王就站在他们身边,所以只能用手势交流。
前面说过,孙悟空很有心机,而且最了解唐僧的心思,以前最困难的时候都是孙悟空给唐僧出谋划策,使唐僧转危为安。此时,唐僧心里肯定急切地盼望这个最了解他的心思徒弟给他出一个既能从女儿国脱身,又不会伤害他深爱的女王的两全之策。唐僧绝没想到孙悟空不但对他陷入困境毫无觉察,反而催促他开始执行“假亲脱网之计”的第二步。唐僧心里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极度痛苦和绝望的唐僧支撑不住了,立即崩溃——“止不住落下泪来”。
“把行者抹了两抹”——到底是唐僧在绝望地向孙悟空暗示他现在已经陷入困境?还是埋怨孙悟空的“假亲脱网之计”害苦他了?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或者还有别的意思?读者可以自已去揣摩。
孙悟空仍然以为唐僧是畏惧女色,再次催促唐僧行动。对于没有心机的唐僧来说,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主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西游记》原著中的这段不到200字的描述,向读者揭示了隐藏在唐僧心里的对女王非常真诚的爱情。唐僧的痛苦的根源是由于他对这位女王一见钟情,此时唐僧内心有多痛苦,他对女王的爱就有多深。
唐僧与女儿国国王温馨甜蜜而又短暂的爱情之旅
《西游记》原著中,作者用这样一段文字直接叙述唐僧与女王坐在车上时的各自的心情:
【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很多读者都被这段文字给误导了,以为唐僧对女王毫无感觉。小说写到这里,需要直接叙述唐僧与女王一起坐在车里的心情,为了避免“谤僧”之嫌,吴承恩别无选择,只能使用政治正确文字在表面上把唐僧写成不近女色、一心只想去西天取经的模范高僧。
“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 、“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 、“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这些全都是作者不得不写的政治正确的废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志向任何时候没有动摇过,不然他就不会有前面那些痛苦了。
关键是这一句——“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多数读者都误以为是在说唐僧在逢场作戏,应付女王。下面仔细分析,“女帝真情”这个好理解,女王一看见唐僧就情不自禁地当众向唐僧表白过了。“圣僧假意”是什么意思?——是指唐僧答应女王的亲事是假意的。“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的真正意思是:虽然唐僧答应与女王结婚是假的,但他心里对女王的爱情却是真诚的,他把这种爱情“牢藏”在自已的心底,不让女王察觉。
唐僧与女王在一起,虽然不得不把对女王的爱情埋藏在心底里,但他对女王是百依百顺,相敬如宾。唐僧与他至爱的女王耳鬓厮磨、恩爱缠绵,度过了一段温馨甜蜜而短暂的美好时光。
《西游记》原著中写唐僧与女王分手的过程是这样的:
1、唐僧下车向女王道别,女王反应非常快,一把扯住唐僧并质问;
2、猪八戒和沙僧误以为女王准备加害唐僧,冲到车前惊吓女王,女王受惊放开唐僧;
3、沙僧把唐僧抢出人丛,伏侍上马;
4、妖怪趁乱把唐僧劫走。
上述过程迅雷不及掩耳,唐僧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妖怪劫走,从此离开了女儿国。
作者吴承恩写猪八戒对女王恶语相向——“粉骷髅”,是为了向读者交待清楚,唐僧的三个徒弟完全没有觉察唐僧与女王一见钟情,由于女王与唐僧始终形影不离,唐僧没有任何机会向他的三个徒弟说明真实情况,所以这三个徒弟始终把唐僧至爱的女王当成原先设想中的那个意恶心毒的女王,当女王最后扯住唐僧质问时,他们误以为女王准备“喝令多人割了唐僧的肉,做成香袋”,所以冲过去强行把唐僧从女王身边抢走。
吴承恩写唐僧下车向女王告别时“对女王拱手”——唐僧以一个男子的身份向他一生中唯一深爱的女人道别。
请注意前面孙悟空制订“假亲脱网之计”的最后一步,是让唐僧“下了龙车凤辇,教沙僧伺候左右,伏侍你骑上白马,老孙却使个定身法儿,教他君臣人等皆不能动”,也就是说,孙悟空要对女王君臣施以定身法,必须等到唐僧离开女王一定距离之后。但实际情况是,唐僧下车跟女王行礼道别时,被女王一把扯住,这说明唐僧向女王道别时,就站在女王身边。为什么唐僧要站在女王的身边向女王道别,他为什么不走几步离女王远一点,站在女王伸手够不到的位置再向女王道别,然后马上转身离开,好让孙悟空使用定身法?——如果唐僧不是笨到家了,那么肯定就是唐僧不愿意让孙悟空对他至爱的女王施以定身法,也不打算在没有得到女王许可的情况下强行离开女儿国。
《西游记》原著中唐僧爱女王到什么程度?
西天取经对唐僧来说有多重要?很多人认为唐僧把西天取经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其实《西游记》原著的唐僧没有把西天取当做压倒一切的大事,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放弃的,唐僧曾两次消极地放弃了西天取经任务。哪两次?——两次赶走孙悟空。
当初观音菩萨把孙悟空介绍给唐僧做徒弟的时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过唐僧,必须要有孙悟空跟随保护他,他才有可能完成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唐僧是否相信观音菩萨的话呢?——完全相信!每次唐僧要赶走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都会警告他:没有我的保护,你肯定到不了西天!唐僧是怎么回答的?——“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不算过!”唐僧的话什么意思?——以后我在去西天的路上被妖精吃掉,那是上天注定的,不用你管!
唐僧如果被妖精吃了,那么西天取经也就失败了,但唐僧仍然坚决赶走孙悟空。这就说明,在唐僧的心里,去西天取经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只要“尽人事,安天命”就行了。有时候为了捍卫更重要的东西,是可以放弃西天取经的。
在唐僧心里,什么东西比西天取经更重要?——佛心。所谓佛心,就是要以慈悲为怀,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杀生,绝对不能牺牲无辜的人来成全自已。唐僧之所以两次坚决赶走孙悟空,就是因为他认为孙悟空不但没有佛心,还践踏了他的佛心。 唐僧的信条是:没有佛心,去西天取经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佛心,取经何用?没有佛心,何以成佛?
在唐僧的心里,他自已的生命、西天取经和佛心三者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生命诚可贵,取经价更高;若为佛心故,二者皆可抛!
弄清楚唐僧把什么东西看得最重之后,就可以看懂唐僧与女王相处时的所做所为了。
孙悟空为唐僧制订的“假亲脱网之计”,是要对一位设想中的“意恶心毒”的女王实施欺骗和戏弄,由于这位设想中的女王非常残暴恶毒,会杀死拒绝与她成亲的男人。所以“假亲脱网之计”是用来保护唐僧免遭毒手的自保措施,如果这个女王因为“假亲脱网之计”受到什么伤害的话,那完全是她的残暴恶毒给她自已招来的,唐僧师徒没有责任。“假亲脱网之计”还可以让唐僧师徒不杀人就顺利离开女儿国继续取经行程,这也体现了唐僧的佛心,所以唐僧对这条“假亲脱网之计”是很赞赏的。
可是当唐僧见到真正的女王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女王根本不是“意恶心毒”的人。而且唐僧与女王是一见钟情,唐僧能够感觉到女王对他的无限爱恋,即便他拒绝女王,女王也不可能加害他。所以,如果继续执行“假亲脱网之计”,就不属于自保措施了,而是对这位深爱唐僧的女王进行感情欺骗和戏弄,肯定会给这位无辜的女王造成严重伤害,是非常残忍恶劣的罪行。如果真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牺牲这位无辜的女王来成全唐僧的取经大业——唐僧的佛心何在?没有佛心,取经何用?没有佛心,何以成佛?所以唐僧绝对不可能这么做。所以当唐僧见到女王之后,由于毫无思想准备,一下子就乱了方寸,不知所措了——“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止不住落下泪来”……
当唐僧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无奈心情跟女王上了龙车之后,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摆脱困境的绝好机会。在龙车上,唐僧与女王坐在一起,得到了单独与女王说话的机会。唐僧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主动向女王说出有关“假亲脱网之计”的全部实情,还有当初制订这条计策的原因和真正目的,然后诚恳地向女王道歉,再把自已放弃西天取经留下来成亲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向女王讲清楚。这位深爱唐僧又通情达理的的女王知道实情之后,可能会很伤心很难过,但肯定会原谅他,最终还是会放他去西天取经的。
就算女王极端自私狭隘,了解了全部实情,知道了唐僧放弃西天取经留下来成亲的严重后果,又得到了唐僧诚恳的道歉之后仍然不管不顾,还不肯放唐僧走,那唐僧完全可以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强行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唐僧这种做法不属于牺牲女王来成全自已,因为唐僧没有欺骗和戏弄这位女王,唐僧和女王之间已经没有真实有效的承诺。唐僧在这种情况下的这种做法属于自保措施,因为他擅自放弃西天取经的后果实在太严重。
按理说唐僧应该抓住这个绝好机会给自已解套。但是小说《西游记》原著中描写唐僧在龙车上的样子却是“牢藏情意养元神”——他装出一副对女王无动于衷的样子,在闭目养神!唐僧的行为显然是不正常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逐一分析。
1、唐僧当时头脑是否清醒?原著中是这样写的:“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答案是肯定的,唐僧非常清醒。
2、唐僧只有主动向女王说出有关“假亲脱网之计”的全部实情,把自已放弃西天取经留下来成亲的严重后果向女王讲清楚,诚恳地向女王道歉,才能解除前面的婚约。难道唐僧不懂这个道理吗?——看看唐僧的背景,他不可能不懂。而且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这种事情必须一开始就彻底坦白,否则过后再对女王说,女王就不大可能相信他的话了。
3、唐僧是想在没有解除婚约的情况下,让徒弟帮助他强行离开女儿国?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唐僧绝对不可能有这个想法,因为这种做法是践踏他的佛心。
4、唐僧寄希望于女王主动放他去西天取经?——看看原著写女王与唐僧一起坐在龙车上的情形,女王这样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5、唐僧是怕说出真相后女王会杀了他?——唐僧自已心里比谁都清楚,女王不会伤害他。更何况唐僧跟女王上龙车前,孙悟空两次向唐僧保证,他已经做好防范,保证万无一失,不会让女王伤唐僧一根汗毛。
6、难道唐僧不知道放弃去西天取经,留下来与女王成亲的严重后果?唐僧亲口对孙悟空说过这样的话:“今被这妖精拿住,要求配偶,我若把真阳丧了,我就身堕轮回,打在那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不论唐僧与谁成亲,他都将万劫不复,他自已是非常清楚的。
在龙车上的唐僧虽然“牢藏情意养元神”,但他是清醒的:如果他错过了这次女王坦白的机会,那他再想离开女儿国去西天取经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他留下来与女王成亲,后果将是万劫不复!
促使唐僧主动向女王坦白的个人动机和外部压力都是非常强大、非常紧迫的。但原著中的唐僧在龙车上始终是“牢藏情意养元神”——保持沉默,这说明唐肯定遇到阻止他向女王坦白的阻力了,这个阻力之大,超过了促使他向女王坦白的动机和压力,这么巨大的阻力只可能来自他的内心。
坐在龙车上的唐僧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他抓住这次机会向女王坦白,他继续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就清除了,但女王知道实情后肯定会非常伤心难过;如果他为了不让女王伤心难过,保持沉默,错过了这次机会,他继续西去取经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那就等于背叛了如来佛祖。原著中,唐僧在龙车上的始终保持沉默,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这种行为就是——宁负如来,不负女王!
作者吴承恩由于有“谤僧”的顾虑,在女儿国这一回完全不描写唐僧的心理活动,只描写唐僧的行为。所以唐僧“宁负如来,不负女王”的原因只能由读者自已去猜测了。我认为原因是唐僧太爱女王,太心疼女王,他知道如果他说出真相来,女王肯定非常伤心难过,他实在不忍心。有什么根据吗?——唐僧不可能没有心理活动,作者吴承恩为什么一个字都不写?唐僧的哪些心理活动是作者不敢直接写出来?——涉及男女爱情的。
原著写唐僧要女王送他们师徒出城,还向女王告别,主要目的有两个,首先是要向读者交待清楚,唐僧“宁负如来,不负女王”不是色胆包天的疯狂之举,而是纯粹因为爱情。如果是好色,他就不会急着要走了。其次是说明唐僧西天取经的诚意——“尽人事,安天命”,虽然女王放他西去取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要尽力偿试。
原著中,唐僧最后被蝎子精趁乱摄走,永远离开了女儿国。作者之所以安排唐僧以这种意外的方式离开女儿国,其实就是向读者暗示,由于唐僧放弃了向女王坦白的机会,没能解除与女王的婚约,导致他在女儿国越陷越深,已经无法脱身了。何以见得?——唐僧如果要强行离开的话,女王是绝对拦不住的,唐僧的三个徒弟已经把他从女王身边抢过来放在白龙马上了,唐僧如果真要走,拍马就能走掉。但是,看看小说中女王是怎样对待唐僧的,如果在没有得到女王许可的情况下,唐僧自已强行离开,那唐僧就是一个无情无义之徒。一个无情无义之徒怎么可能有佛心? 没有佛心,取经何用?没有佛心,何以成佛?唐僧是把佛心看得高于一切的,所以唐僧绝对不会在没有得到女王的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女儿国。对于这种因为爱情引起的劫难,他的三个徒弟本事再大,也爱莫能助。作者吴承恩为了让小说《西游记》能够继续写下去,也为了简化故事情节,只能安排蝎子精出手把唐僧从女儿国弄走。
由于唐僧在女儿国始终“牢藏情意”,当唐僧被蝎子精摄走离开女儿国之后,女王误以为唐僧根本看不上她,所以她只是很失落很惭愧,没有遭受生离死别之痛,同时她也彻底放弃了与唐僧成亲的念头,这样一来,她与唐僧的婚约就解除了。女王永远都不会知道,唐僧因为心疼她爱护她,为了不让她伤心难过,宁负如来不负卿,他明知这样做很可能使自已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都不退缩。
《西游记》已经翻拍了好几个版本了,每一个版本中,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戏份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直以来关于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有很多争论。小伙伴们各有各的说法,唐僧究竟有没有对国王动过心呢?
说起《西游记》最经典的当属是86版了,86版《西游记》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现在寒暑假依然会经常播放,是电视剧中的经典。这一版对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感情可以说是描写的最成功,最细腻的了。
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见钟情,剧中她邀请唐僧观宝,唐僧却发现那件宝物居然是国王自己,顿时又惊又慌。而这时女儿国国王反问唐僧,自己在他的眼里,难道算不上是国宝吗?唐僧已经慌张的不敢说话了。
女儿国国王静静看着唐僧,等他的回答时,唐僧脸上慌乱的表情,以及偷看国王的眼神,其实已经暴露出当时他矛盾的心情,身为出家人,想爱但是不能爱,虽然心中蠢蠢欲动,但是又拼命压抑自己的心情,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
女儿国国王让唐僧好好看着她,当时的唐僧只顾着一个劲的念经,已经是满头大汗了,神色慌张,还有几分羞涩的可爱。国王为他擦汗时,他赶忙躲开,但是当时惊慌的小眼神其实已经暴露了内心的想法,唐长老动了凡心了。
不敢和国王对视,面对她的诱惑慌乱的冒汗,还用发火来掩饰自己已经控制不住爱意的心,取经路上,在遇到女儿国国王之前唐僧也见过不少漂亮的女妖怪,还有个别不想吃唐僧肉,想和他做夫妻的,唐僧也只对女儿国国王表现的如此慌乱,对她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女儿国国王更是大胆向唐僧示爱,问唐僧是不是真的不喜欢她?按照唐僧的性格,如果真的不喜欢他会直接拒绝的,结果我们的唐长老一直在说什么贫僧已许身佛门,什么和大唐天子有诺在先之类不着边际的话,最搞笑的是还说漏了嘴,说来生若有缘分,望陛下见谅。
唐僧和女儿国国王道别的时候,面对伤心欲绝,心中无比失落的国王,唐僧不敢多看一眼,脸上也写满了无奈二字。剧中一个细节就是唐僧调转马头,快马加鞭离去,这段情节简直像极了两个深爱的人分手的场景。
86版电视剧中,唐僧是对女儿国国王动心了的。
他为女儿国国王的万般柔情所牵绊,却又不得不去完成唐王的使命,履行自己去西天取经的神圣职责。在进退维谷的境地里,他许下了女儿国国王一个来生的承诺! “唐僧”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而“女儿国国王”也是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人。他们相知相惜却不能相守今生,那么,就承诺一个来世吧! 长亭送,相望无语,步履沉重,草木含悲。唐僧从女儿国国王手里接过文牒,再望望那双深情含泪的双眸,虽是无言以对,却难掩心中隐隐的痛。终于,他狠狠心,转身上马,准备离去。身后,又传来了那揪心撕肺的深情呼唤:“御弟哥哥……”正欲驭马离去的唐僧缓缓勒住马缰,再度回首,却不忍也不敢再去看那双忧伤得无以复加的眼眸……
没有,因为他一心向佛,佛在他心中是排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