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消费水平在全国排名在什么位置?

2025-04-02 16:54: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里做不了图,兄弟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几年来,长沙发展速度更快更好,2006年全市实现GDP1790.66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1位,地方财政收入176.48亿元,增幅26%。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纯收入等指标,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均处于最高水平。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1490元,达到13924元,增幅达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增长了14.85%,达到5438元。

在城市,人们消费结构出现升级的同时,消费理念也日趋理性。据调查,长沙“城里人”人均消费性支出10680元,人均比上一年多花了1020元,这主要分布在各类服务性消费中,平均每位市民用于“享受”的费用是3512元。另外,平均每百户家庭就拥有私家车6.3辆,电脑56.5台,人均居住性面积也增加了0.61平方米,达到28.29平方米。

在农村,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大幅度上升,增长27.62%,达到2657元。外出务工人员成为农村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捎回家的除了一摞摞钞票,还有城里的生活理念、先进的致富经验。据统计,每百户农村家庭中,就拥有家用汽车3.95辆,电脑8.40台,移动电话机161台……

与人们渐鼓的钱袋子相对应,长沙市的物价水平却保持着平稳的态势,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了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城市更绿生活更美

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所在。长沙在过去一年里新增绿地面积462.18公顷,其中超过200公顷都属于公共绿地。截至年末,长沙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9.27%,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同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地表水满足三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均实现100%。

相类似的数据还包括:劳动就业健康发展,全市从业人员达362.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62%;省、市8件实事47项具体指标全面完成,其中28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财政完成预算安排“低保”资金8769万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率大大提高,达到87.4%……长沙正在“全速发展”的统令下,向和谐社会大步迈进。

长沙城市居民人均消费过万 消费水平超过武汉
2007-2-5 9:11:03 潇湘晨报

●据长沙市统计局城调队发布的数据,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24.13元,人均消费支出10679.74元,长沙市民去年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已超过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武汉。

●2006年,反映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由上年同期的33.4%降至32.6%。

●统计数据显示,在八大项支出方面,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三大类消费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其中,居住消费增幅居8大类之首。

●2006年长沙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866.86元,同比降低7.3%,是五年以来首次下降。

●汽车是近年的城市居民家庭最具代表性的消费热点,2006年仍然保持旺盛的需求。2006年末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为6.25台,较上年同期增长46.5%。

潇湘晨报2月5日讯 2006年刚过,每个人又开始打起“小算盘”:过去这一年,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又余下来多少?具体到个人的情况每人不一,但长沙市统计局城调队为整个长沙城市居民做了一笔细账: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13元,同比增长12%,连续三年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人均消费支出10679.74元,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6个百分点。无论收支,都彰显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恩格尔系数继续降低

2006年,反映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由上年同期的33.4%降至32.6%,下降0.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由上年同期的32.49%提高到32.89%,提高0.4个百分点。

统计专家分析认为,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的提升,说明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长沙城市市民消费观念正在由单纯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消费内涵、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恩格尔系数和服务性消费这一降一升的比重变化,更是表现出了长沙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居住消费增幅最快

统计数据显示,在八大项支出方面,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三大类消费增幅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867.24元、1398.33元和1089.36元,分别增长10%、15.6%和27%。其中,居住消费增幅居8大类之首。而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等消费的增幅在1位数以内。

居民住房消费则随着家庭购房的增多,2006年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装修进入高增长阶段。全年家庭人均住房装修146元,同比增长1倍,同时居住服务也随之增多,人均74元,同比增长61%。

在多项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2006年长沙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866.86元,同比降低7.3%,是五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今年长沙市除了对五区特困家庭子女的学杂费实行全免外,部分城区还在辖区范围内免除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适度减轻了城市居民家庭教育负担过重的现状。

旅游汽车成消费热点

随着近年以住房、汽车为标志的消费结构升级稳步推进,2006年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仍然集中体现在住房、交通和旅游三大板块。其中,居民外出旅游在经济增长、收入持续提升和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大环境下,城市居民旅游的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全年家庭人均团体旅游支出358.6元,同比增长54.1%。

此外,汽车是近年的城市居民家庭最具代表性的消费热点,2006年仍然保持旺盛的需求。2006年末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为6.25台,较上年同期增长46.5%。汽车拥有量增加,同时也带动与之相关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汽车维修费和税等消费链的增长。居民出行也随之增多,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交通消费672.6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家庭交通工具支出126.4元,同比增长47.3%,交通费360元,同比增长31.4%。

[新闻链接]

长沙消费水平超过武汉

2006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24.13元,对比2月2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发现,长沙市民去年的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已超过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武汉。

来自武汉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武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359.98元,比上年增加1510.2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3%,增幅为11年来新高。人均消费性支出9182.09元,增长11.5%,消费支出的所有8大类商品都呈增长态势。增长最快的包括交通通信、居住、衣着等方面的支出。电子产品、汽车、粮油烟酒、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商品都成为2006年武汉人的消费热点。

回答2:

你好 长沙 消费水平还可以 啦 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24.13元,人均消费支出10679.74元,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谢谢 祝心想事成

回答3:

长沙的消费水平是很高了,
物价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