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Gothic architecture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 早期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 经典时期 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 晚期 辐射状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发展。 直到16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替代。 复兴 1820年,哥特式装饰风格复兴,主要在内装饰上。
哥特式建筑创作是一种宇宙观的反映。在人们看来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期,但是在建筑方面却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房龙说,哥特式的建筑形式是寻求更多的光线和更大的空间的必然结果。这个我们称之为哥特式的艺术,在其流行的整个时期,始终是一篇美丽动听的童话。确实,一说起哥特式的建筑,建筑家们就会说到尖拱,装饰性窗格,相互交叉的拱肋支撑的拱顶和飞扶壁等。法国建筑史家路易斯·格罗德茨基说,哥特式建筑的特征,包括束柱、尖塔(为了增加扶壁的重量,通常在上部冠以一个小塔尖)、山花、多叶式的玫瑰窗和分隔成尖叶状的门窗。这些形式组合的变化标志着哥特建筑的民族或地区属性,以及它所处的发展阶段。正是这些特征使它成为在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艺术之外的又一个建筑传统。
伊斯兰教,就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