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中国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2025-03-30 02:02: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说起就业形势,让我想起国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讲过的一句。他说,“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把就业视作一场战争,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据他计算,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以及1.83%的国际资源等,来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换句话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要像中国这样提供7亿多个工作岗位,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才不过提供4.3亿。因此,说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的人口还呈增加的趋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具体来说,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将达800-1000万人,城镇下岗职工还有400万人需要再就业,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数目,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就今年来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特别是部分地区、行业和群体再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柳拯:这里,我再补充一个大家有点困惑的失业率问题,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去年是4.7%,这几年都在4.5%左右徘徊。但如果加上进城找工作的农民工,以及各种隐形失业,那么失业率显然要超过两位数。

  在关注中国的就业问题时,除了工人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外,我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出现了所谓“2030现象”,也就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面临的就业难题。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去年有100多万毕业的大学生没找到工作。本来,高等院校扩招是想舒缓这种局面,未曾想反令新失业现象出现了学历高的特色。

  对中国来说,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还在于,目前我们正面临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这两大基本目标的取舍矛盾。一方面,用牺牲效率和效益来扩大就业机会,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将要冒丧失国家竞争力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经济日益重工业化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又会使更多的人走入失业行列,这在收入分配逐渐拉大的当下,要充分考虑被淘汰劳动者的承受力。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处于下降状态。“九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增长0.13个百分点。到“十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则下降到0.11。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其中,2005年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这也是目前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一个因素。

  可以说,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的若干年,中国将进入严酷的高失业和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这是一个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的严峻挑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像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值得严重关注和谨慎对待。

  多种内外因素导致中国就业问题复杂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