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族的历史上,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吸收汉、蒙等族人员参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其中,女真包括由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东海女真(野人女真)。
从历史的角度,二者之间的联系不能绝对说没有,但是其联系并不像通常的民族传承那样紧密。
血统方面:
从金朝女真的角度,这是一个居于中国东北,具有一定历史的庞大民族。金朝女真贵胄都已经悉数迁往中京北京地区和南京开封地区,数量约400万,留守东北了一小部分,后来金为元所灭,女。元朝时期,真,契丹,北汉被蒙古人统称为汉儿或人人,从而一起同化为一类了。
从血统的角度,金朝女真契丹的主体只能从中国北方汉族中去挖掘,金朝女真在元、明二朝,融入被北方汉族已经是十之七八。在东北地区,包括东归的女真,仅有黑龙江流域的少数,
在满族初期的组成中,即使三部女真中,也有属于非女真的血统,如: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源自蒙古边缘部落,而与金朝女真关系较近的东海女真,却很多被排除在满族之外,形成后来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等东北民族。此外,由于满族形成中包含了很多原籍辽东的汉族,在汉族强大的人口优势下,即使很小的部分,在满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巨大的。
由此,从血统上,金朝女真和满族的重叠部分微乎其微,由于金朝女真的人口远远大于满族初期,这点在金朝女真的比例上更为明显。
传承方面:
从文明的传承方面,金朝女真的主体是完颜氏皇族,完颜氏早在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后,就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要民族。中原各地的女真人在元、明两朝为官、为商的众多,这些记载表明,金朝女真的核心已于北方汉族无明显差别。
而在满族的形成中,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的(注意是核心而不是主体)。建州女真本身是一个受元朝,明朝政治,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建州女真的形成,不是这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简单地联合到一块,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迁徙,几经变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外部压力的驱使,最后南迁到同一新地区后才形成的。与唐、辽、金时代的具有较强组织女真相比,建州女真稍显松散。
文化方面:
金朝女真时,曾仿照契丹字,创造了女真字,并使用了猛安谋克制。女真在中原汉化程度较快,女真字的发展不是很好,但是女真字在东北地区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满族形成后,金朝女真的文字语言对其几乎无影响。从文化的角度,二者是没有直接联系。
金朝女真和满族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同属属于渔猎民族,满族缔造者努尔哈赤曾打出“后金”的旗号,也使得二者有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联系。
後清大汗黄太极诏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见《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及《满文老挡》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条)。 “诸申”一词即是满语里“女真”的意思,黄太极还算有点自尊,不像某些满人硬是乱编乱造乱认祖宗,说是女真金国的后代。其实并非如此,据此史料可知,它们和女真无关,和女真以前的什么肃慎、渤海什么的更加无关。
满洲人的祖先本是来源于西伯利亚通古斯,四处流浪,最后到达朝鲜会宁,结果被朝鲜武力驱逐又进入中国东北即大明辽东境内,对中国政府表示友好,当时的中国政府永乐朝廷一时好心收留了它们,还特的划出一个建州卫给它们居住,让它们替中国守守边,免得无聊生事到处搞破坏。后来他们逐渐占领全部东北。后来又趁中国明闯内战入关全面侵华终于变中国为大清,中国因此沦亡直到辛亥革命。
应该是吧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