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牡丹亭》经典唱词的评析

2024-12-02 13:45: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当我翻开桌面这本翻遍多次的《游园惊梦》,看到一篇篇昆曲剧本,最让我沉醉其中的,当属昆曲那典雅藻丽、意境深远的文辞。 就让我从几篇经典的剧本,看其唱词是如何能够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文化艺术价值:《长生殿》:“柳添黄苹减翠,红莲脱瓣”,“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则待借小饮对眉山,只几味蔬和果清肴馔,雅称你仙肌玉骨美人餐”……《牡丹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玉簪记》:“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一首词、两下缘、三生命,相看惶恐相抛弃”……多美的词句啊!如果说:昆曲这种独特的美学品格,与其发展过程中明清文人的创作和鉴赏密切相关,那么,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昆曲中如此雅致的唱词竟然在那个时代,会达到家喻户晓、万家传唱的地步。“白日消磨肠断句”!相传当年汤显祖在写《牡丹亭》剧本时,当写到“待打拼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竟哭倒在自家后院的柴堆旁。更相传明代有位名伶商小玲,当她一次上台唱[寻梦],唱到这句词时,想起自己的境遇,忽然间满面泪光、颓然倒地、气绝而死。现代社会里还有如此词句可以激发深情吗?一出戏能激起心中什么反响,或许已不是拷问这出戏本身,而是拷问我们心中还有多少深情的储备~~

回答2: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