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 洪姓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来源相当复杂,源于黄帝的有两支,具体情况如下:
一、出自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世代沿袭。下传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后进士及第,他便让六个儿子一个人姓一个姓,除老三继续姓翁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改了姓,从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龚、汪,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这六个姓的血缘关系,被姓氏学者称为“六桂联堂”。很显然,出自翁乾度长子之后的这一支洪姓,理所当然是黄帝后裔。
二、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洪姓,系出安乐郡,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讳,改为洪姓。”此支洪姓显然也是黄帝后裔。
三、其他来源:1、出自共氏,为炎帝之后。2、古代共工氏部落后裔,由祁连山一带逐步往东迁徙至河南灵宝以至朝鲜、日本,有的姓共,后来又有的加一个三点水,姓了洪。譬如:汉武帝时,共工氏后裔共勋之子共普,为躲避朝廷内乱,去敦煌后改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为始祖。3、唐朝豫章宏姓,为避讳唐太子宏而改为洪姓。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赵弘,江西、江苏的弘姓人、刘姓人因避讳,改为洪姓。
洪姓鼎盛于闽、粤、台。唐朝长安人洪扈迁居福建仙游;宋朝庆历年间又有洪忠去福建;传至洪浩之孙迁居广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以及妹妹洪宣娇、兄长洪仁达、洪仁发,亲属洪仁政、洪全福、洪和元,儿子洪天贵福,都是广东花县人。起义失败后,纷纷逃至南洋、美国。
洪姓名人还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妹妹嫁给洪家生第四子,长子洪朋随黄庭坚学诗法,弟弟洪刍、洪炎、洪羽的诗文都不错,被誉为“四洪”。洪普后裔、宋朝洪皓与金人谈判,被扣留10年,他的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都有成就,洪迈担任龙图阁学士,著有历代政治家所钟爱的《容斋随笔》。宋代重臣洪咨夔、学者洪兴祖,明朝万历进士、崇祯时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清朝文学家洪亮吉,戏曲家洪升,出任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大使的洪钧,当代将军洪学智,党政要员洪虎、洪兰友、洪陆东、洪绂(音伏)曾、洪峰,等。
洪姓郡望:敦煌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宣城郡(今安徽省东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洪姓堂号:
双忠堂(宋朝洪皓,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扣留了他,皓坚决不屈服。被扣15年,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他坚决拒绝,因此被金人扣留。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三瑞堂:源自洪皓,他在公元1115年登进士,状元及第,中进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飞白堂、平山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义居堂、招隐堂、积德堂、听彝堂、务本堂、怀本堂、敦本堂、本立堂、楚宝堂、永锡堂、和顺堂、敬爱堂、洪福堂、著存堂、光裕堂。
家族名人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创立了农民革命组织"拜上帝会",自称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1851年,在广西桂县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天国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洪觉范
宋代新昌人。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
南宋丹阳人。公元1090-1155年,字庆善。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适
南宋鄱阳人。字景伯。与其弟遵、迈先后考中词科,从此三洪文章名满天下。
洪皓
南宋鄱阳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时人将其与苏武相比。初官宁海主簿,代行县令事,减赋税,抚恤贫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
清代江苏阳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进士出身,官编修。精研经史、音韵及舆地学,诗文亦佳,著作颇丰。幼丧父,靠教书养母。曾绘《机声灯影图》,怀念母亲的辛劳与教诲。
洪咨夔:南宋诗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洪秀全,洪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