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波逐流、走自己的路的名人事例:
一、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
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二、撒切尔
在玛格丽特6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家人从教堂做完礼拜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基督教徒聚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玛格丽特一家笃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牧师布道的内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断了。
那笑声响亮、悦耳,使她不由得转过头去看:“是什么人这么高兴呢?”原来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们与玛格丽特年龄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群孩子像小鹿一样奔跑着,互相追逐,推推搡搡,不时地爆发出开心的笑声。
玛格丽特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因为自己从来不玩游戏,但那欢快的气氛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脑袋扭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孩子,直到走远了……回到家里,玛格丽特的心总是无法平静。她内心深处孩子的天性被突然间唤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乐。
可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个小大人,不苟言笑,天天跟在父亲的后面,不是忙着店铺的生意,就是干家务活,要么就是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她的生活和年龄十分不相称,这虽然使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长了不少见识,却也使她的童年欢乐过早地失去了。
今天,她才发现,其他同龄的孩子简直是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她是那样的无聊!一想到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欢乐,如此多的游戏,玛格丽特不由得委屈起来。她忍不住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经常出去游戏玩耍呢?”
父亲听到玛格丽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他既没有责备玛格丽特,也没有像一般父母一样哄着委屈的孩子,而是非常亲切地说:“孩子,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
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要决定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就去领导群众,但不要随大流。”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她的童心被渴望成功的心理代替了,委屈也立刻烟消云散了。
她深深地明白,父亲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她,是为了让她将来有所作为。从此以后,她把父亲的话当作“终生奉行的准则”,直到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三、嵇康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成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
四、石油大亨
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
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地狱里也许没有一滴石油,但跑去那里受苦却是一个事实。世界上所有人都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因而我们要学会避免它。
五、米勒
米勒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为了换钱吃饭,他只能画最畅销的裸体画。一天晚上,他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这幅画糟糕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勒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
他回到家中,痛苦地对妻子说:“我决定今后不再画裸体画了,即使生活将会变得更苦,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已经厌恶巴黎,我想回到农村去,住到农民中间去!”米勒很快移居到巴黎附近的巴比松。
在这里,他用自己烧的木炭画素描,靠朋友的接济度过最困难的日子,还要经常对付资产阶级文人学士在艺术上对他的诋毁和攻击。但是,他始终没有动摇,坚持表现农民题材,他画的《播种》《拾穗者》《扶锄的人》等都是世界美术史上十分著名的作品。
巴比松风景优美,附近就是枫丹白露森林,后来一群画家聚集到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米勒是这个画派的代表。这位享有“农民画家”之誉的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说过:“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
1.由此及彼的联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名言警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削足适履”故事中的那个郑国人,只知道一味地改变自己,就是不知道换一双大一点的鞋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和发展,三次搬家,选择好的环境。 ●古代名人事例:屈原“世人皆醉唯吾独醒”,“身陷泥淖之中”毅然放弃尊贵生活而殉国;陶渊明“少无适俗韵”而寄身草野 2.由表及里的推论 ●枭的叫声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枭作为益鸟,它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人们对它的成见。枭坚持自己的叫声,就是坚持原则,保护个性。在社会生活中,你总有不适应它的地方,你能一味迁就它吗?不行。你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性格,并逐渐成为潮流。不过潮流也会改变,改变之后又是一个潮流,如此反复,环境终究是让人牵着鼻子走的。我相信,环境是因人而变的。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这种区别的就是人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环境。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改变生存环境,使得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极其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是环境的主宰,我们应该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去改善我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创造和平的社会,共享美好的人生。 ●面对不如意的环境,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必要条件,但不可为了名利及一些世俗的东西而迷失自己,坚守人格的底线亦是必须的。总之要做到在“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固”中坚守人格与尊严。 ●环境是流动的,是一段时期的大背景。自我是惟一的,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保持自己的个性;如果能够改变环境,那就更要珍视自己的特质,不要被环境同化。 ●如果每个人都只会屈服于环境,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停滞不前,毫无生机。改变自我适应环境,只能使自己变得软弱无能。只有那些敢于改变环境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想方设法地改变它,才能使自己和周围环境一同成长,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主流。
去书店看看《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