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喝酒过量,可用下列方法解酒,不妨一试,疗效显著可靠。
△ 香蕉:饮酒过量中毒轻者,立即吃香蕉3—5个,可清热凉血,润肺解酒;
△ VC片:饮酒过量恶心呕吐者,立即口服VC片6—10片。VC有清除血中酒精之作用;
△ 梨:中毒严重者可用梨汁灌服;
△ 荸荠:酒精中毒轻者,可生吃50—100克,若中毒严重,将荸荠捣烂总汁200毫升,加少量冰糖1次灌服;
△ 西瓜:1次口服西瓜汁300克,解酒效果很好;
△ 白萝卜:洗净去皮,生吃1—2个,中毒严重不省人事者,可榨汁200毫升灌服;
△ 藕:酒精中毒中度者,可将藕切成薄片100—200克,放入滚水中一会儿,捞出放入少量白糖搅拌,待凉后一次食完。若中毒严重昏迷不醒,可用100—200毫升的凉藕汁灌服;
△ 茭白:醉酒昏迷不醒,用茭白榨汁加少量姜汁灌服;
△ 醋和白糖:一般醉酒可用40—50毫升食醋,加入10—20克白糖和少量开水,一次饮服,可迅速解酒;
△绿豆:绿豆捣碎,冲入沸水,然后放入冰箱凉后一次饮用,解酒显著。
二、醒酒的几大妙法
酒喝多了怎么办?空腹喝酒最容易醉,因此,最好在喝前2-3小时内吃饱,喝杯放柠檬或薄荷的浓茶。在喝酒之初,吃一些油腻的、对酒精有中和作用的食物。如果喝得烂醉如泥,民间常用的解酒方法是喝各种腌菜汤和酸奶。采购年货时,别忘了买些薄荷汁、山楂汁或柠檬汁,以备不时之需。醉酒后,可以就着半杯水喝30—50滴上述三种汁中的任何一种。另外,西红柿汁、放盐的生鸡蛋、红莓果汁、带蜂蜜和柠檬的茶水也都有帮助。尽可能多喝一些,这有助于将酒精从体内迅速排出。
同时,下述方法也行之有效:在一杯水中放入30—50滴薄荷汁、2—3滴氨水或柠檬汁,喝下去。接着,洗个热水澡,再喝一杯自制饮料。一般,啤酒喝多了可以喝腌菜汤或薄荷汁;伏特加喝多了可以喝柠檬汁、薄荷汁或红莓果汁;而葡萄酒喝多了可以喝水果汁和浆果汁。
三、醒酒秘方全面奉献
(1)食醋解酒 用食醋烧1碗酸汤,服下。 食醋1小杯(20~25亳升),徐徐服下。 食醋与白糖浸蘸过的萝卜丝(1大碗),吃服。 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1大碗),吃服。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2个,吃服。 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姜3片,煎水服。 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于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随立脚点消化吸收,在人体的胃肠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了酒精的毒性。
(2)豆腐解酒 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3)"醒酒茶"解酒 据报道,杭州市临安县理化研究所根据唐代廷"醒酒汤"秘方,以现代工艺研制出一种醒酒灵丹--"醒酒茶",对酒后头痛、头晕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4)糖果解酒 河北省生产一种解酒糖果,醉酒后吃上几块即可解酒。
(5)酸枣葛花根解酒 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
(6)绿豆、红小豆、黑豆解酒 3种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
(7)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 将三者煎汤服,可消渴、清热、解醉。
(8)葛花解酒 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9)糖茶水解酒 糖茶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10)芹菜解酒 芹菜挤汁服下,可去醉后头痛、脑胀和颜面潮红。
(11)绿豆解酒 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栏,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12)甘蔗解酒 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13)食盐解酒 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14)柑橘皮解酒 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15)白萝卜解酒 白萝卜1公斤,捣成泥取汁,分1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生萝卜。
(16)鲜橙解酒 鲜橙(鲜橘亦可)3~5个,榨汁饮服,或食服。
(17)橄榄(青果)解酒 橄榄10枚,取肉煎服。
(18)甘薯解酒 将生甘薯绞碎,加白糖适量搅拌服下。
(19)鲜藕解酒 鲜藕洗净,捣成藕泥,取汁饮服。
(20)生梨解酒 吃梨或挤梨汁饮服。 对酩酊醉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醒转,可用干净鸡毛一支轻轻摩擦其喉咙或用手捏其喉咙,使其呕吐残留在胃中的酒液,可使醉状缓解。若仍无效果,则应就医诊治。
四、简易解酒方
1、白萝卜汁加红塘,每次饮用一杯。
2、用鸡毛扫其喉部或用其他方法促使醉酒者呕吐这样就可吐出很多酒,减轻醉酒程度。
3、将白菜心切成细丝加入醋、糖凉拌,食之清凉酸甜,爽口解酒。
4、让醉酒者吃生梨、苹果、白萝卜等。
5、陈醋30克,红塘15克,生姜3片,共煎水服,有较明显的解酒效果。
6、清炖冬瓜汤,给醉酒者饮服,亦能解酒。
7、桔子皮适量,焙干,研成细末,加少许食盐,用温开水冲服,可解酒。
8、榨取甘蔗汁,频频饮服,亦有解酒效果。
五、常有的解酒方法
酒量过度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饮用温开水来稀释乙醇,使体内乙醇通过排尿排出体外,或者饮用果汁类饮料西瓜汁,藕汁等;民间用糖盐水,米醋解酒,效果不错;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对解酒多有一定益处;有些中药如:泽兰根,山茶花等可以拦截酒精,在酒精吸收血液前,将之导入消化系统;其它如枳具子、葛花,赤豆花,绿豆花,咸卤等都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酒文化犹如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喝酒和抽烟一样已是融合在人们生活之中。喝酒对人体的利弊文中已探讨,但任何事物的“极”必将产生“变”,这不可不知,嗜酒者须遵循前人“少饮为佳”的金玉良言,牢牢把握喝酒的适度,从预防保健的角度,防止暴饮醉酒,以免伤体滋病,贻害根本。
六、解酒妙方
对于醉酒者,可区别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轻度或中度醉酒,一般不需采取特殊的医疗措施。但因其皮肤扩张,容易散热,故须保暖,以防着凉:如有呕吐,要当心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应及时清除其口内的呕吐物;对行走不稳者,要防止跌伤:如急于催醒,可用鸡毛、筷子或牙刷柄刺激病人咽喉部,以引起呕吐,促使将已饮入而未吸收的酒精吐出来,醉酒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但注意不可用浓茶、咖啡等来解酒,因为茶和咖啡不但不能帮助解酒,反而会加重醉酒症状。
(2)对重度醉酒,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急诊抢救,千万不能耽误时间。
如缺乏医疗条件,可试用下面的解酒方法,供读者参考选用:
①取生绿豆(或赤豆、黑豆)50-100克,加水适量后煮烂,连豆带汤一并喝下。
②取绿豆、赤豆、黑豆各30克、甘草15克,加水适量煮烂,连豆带汤一并喝下。
③取白萝卜1-2个,洗净后捣烂成泥状,用纱布包好,挤出汁液服下。
④取食醋30克、红糖15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后煎服。
⑤取甘蔗汁适量,饮服数次。
⑥取葛花20克,用开水泡服。
⑦取柑皮适量,焙干后研成细末,加食盐少许,用开水冲服。
此外,清炖冬瓜汤、糖醋白菜心或糖醋萝卜丝以及牛奶、鸡蛋清等也有解酒作用。
民间认为酒后喝点醋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如果觉得是一点点醉的话 就喝点醋比较好 要是实在醉 建议泡杯浓茶喝
喝蜂蜜水好,蜂蜜含果糖果糖分解酒精!!!
先说三个让人炸裂的事实吧
一、目前没有任何外来药物或成分可以解酒。酒精要么最终通过肝脏分解(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水);要么通过尿液、呼吸、呕吐等方式排出体外。
二、人体对酒精的分解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锻炼提高酒量,能提升的只是身体对酒精代谢过程中副作用(如脸红、心跳加速等)的适应性耐受,不容易醉倒而已。
三、目前为止,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目前没有以「解酒」及类似适应证批准过任何药物。市场上常见的所谓解酒产品,基本都是以食品准字存在。
★★老王讲糖第116讲——红糖真的可以解酒吗?★★
在医疗急救的场景中,面对因饮酒过量而陷入危险的个体,医生常常会采取包括注射葡萄糖在内的多种救治措施。这一实践,在公众认知中逐渐演化出了关于糖与酒精代谢之间的一系列民间说法,如“葡萄糖乃解酒良方”、“糖水预饮增酒量”、“席间糖水缓醉意”及“酒后糖水速醒酒”等。然而,这些流传甚广的观点,其科学性与实效性究竟如何呢?
一、酒精在人体内分解过程及排出机制
当人体摄入酒精后,酒精在胃和小肠被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大部分酒精进入肝脏,在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将酒精(乙醇)转变为乙醛。乙醛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它会让人出现脸红、心跳加快、恶心等不适症状。接着,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2)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乙酸相对较为安全,会被身体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体外。
此外,人体还有一些辅助解酒的机制。比如,肾脏会通过排尿排出一部分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肺也可以呼出少量酒精。当然,最佳的排出机制是酒精对胃肠的刺激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的呕吐行为。
二、糖水对醉酒的缓解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红糖水有一定的辅助解酒作用,但它并不能真正“解酒”,其效果相对有限,不能代替医学治疗,特别是在酒精中毒等严重情况下。
但是为何很多人在酒后喝红糖水会感觉到舒服并且明显加快了醒酒时间呢?这主要归功于红糖水的成分,红糖水虽然不能直接解酒,但可以缓解醉酒症状且对解酒有辅助作用。
1、提供能量
在人体分解代谢酒精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显得尤为重要。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在人体内又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作为人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来源,确实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够为酒精(乙醇)在肝脏中的代谢转化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还能通过促进体液循环,加快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速度。
2、缓解疲劳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迅速为人体提供动力,缓解醉酒带来的疲劳感。
3、提高血糖
饮酒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红糖中的糖分可以迅速提升血糖,帮助纠正可能因酒精作用引起的低血糖症状,从而间接支持酒精的分解。此外,葡萄糖还能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加速酒精的排出。
4、改善症状
红糖中含有的果糖及蔗糖分解产生的果糖成分,还可以缓解饮酒引起的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使人感觉更加舒适。有一种说法果糖可以加速酒精在人体的代谢,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但也仅仅是缓解了乙醇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乙醛则完全无能为力。此外,红糖还具有一定的暖胃效果,能够帮助缓解酒后的一些不适症状,如胃部不适或轻微的酒精引起的胃部刺激。
5、增加水分
红糖水含有大量的水分,饮用后一方面可以稀释胃肠里的酒精浓度,减缓人体对酒精的持续吸收。另一方面红糖里含有的较多水分可以促进身体的水分循环和尿液生成,有助于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质通过尿液更快地排出体外,减少它们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红糖在促进酒精代谢、缓解低血糖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辅助效果,但它绝非过量饮酒后万能的“解药”。红糖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协助与改善层面,而非彻底逆转或消除酒精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过量饮酒对肝脏、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影响,远非单纯补充葡萄糖所能化解的。
三、其它糖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也很好的解释为何在酒后除饮用红糖水外,民间还有饮用葡萄糖水、浓白糖水、红糖姜茶、蜂蜜水等的说法。这些饮品对醉酒缓解的原理与红糖水基本一致。
四、如何提高酒量
(一)从生理的角度来探讨
从上面关于酒精在人体代谢过程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解酒的核心要素是体内酶系的协同作用,尤其是乙醇脱氢酶(ADH)与乙醛脱氢酶(ALDH2)的活跃程度。这两种酶如同精密的生物催化剂,负责将酒精(乙醇)逐步转化为无害物质排出体外。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酶的数量与活性并非我们可以随意调控的变量,它们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自出生之日起便已基本定型,外界干预手段难以显著改变其本质。
因此,从科学角度出发,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常见的误区:酒量并非通过频繁饮酒就能“练”出来的。实际上,人们常说的“酒量提升”,更多是基于长期饮酒后,身体对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如面部潮红、心跳加速等神经兴奋症状)产生了适应性耐受,使得这些不适反应变得不那么明显,从而给人一种酒量增加的错觉。但实质上,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效率并未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从物理的角度来探讨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人体内的酶系,那么另一种方式便是延缓酒精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骤升。
1、饮酒前垫些食物,特别是一些如扣肉、把子肉、红烧肉之类比较油腻的食物。这可以给酒精的代谢赢得一些时间;毕竟胃肠在吸收其它食物的同时会减缓酒精的吸收。之所以选择高脂食物,是因为此类食物的吸收周期比较长(人体对碳水及蛋白质的吸收一般仅需1.5-2小时,而对脂肪的吸收则需要6-10小时)。另一方面也可以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
2、在饮酒过程中切记干喝酒,应随时吃菜和喝水,也就是常说的菜酒。这样可以稀释胃肠中的酒精含量,减缓胃肠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同时较多的饮水还可以促进酒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缓慢饮酒: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酒,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代谢酒精。选择低度数酒:尽量选择酒精度数较低的饮品,减少酒精的摄入量。
(三)解酒药的迷思
酒精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就是在实验室里想让酒精分解都需要高温+催化剂等比较严苛的条件。因此想通过药物让酒精在人体环境中让其的分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除了让酒精通过肝脏进行分解外,目前科学界尚未发现真正能够有效“解酒”的药物或方法,即能够直接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或完全消除其影响的药物。市场上的所谓“解酒产品”,大多数实际上是基于缓解酒精带来的不适感而设计的,而非真正解决酒精代谢问题。
1、 “解酒药”的真相
目前为止,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目前没有以「解酒」及类似适应证批准过任何药物。市场上常见的所谓解酒产品,基本都是以食品准字存在。
成分与效果:许多所谓的“解酒药”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成分,这些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恶心等酒精引起的症状,让醉酒者感觉清醒和舒适。然而,这些成分并不能直接加速酒精的代谢,反而可能增加肝脏的负担,因为肝脏在代谢酒精的同时还需要处理这些外来药物。
心理作用:有时候,人们感觉“解酒药”有效,可能更多是因为心理暗示或期望效应。即人们相信某种方法能解酒,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反馈。
2、民间方法的真相
碳酸饮料解酒:常见的比如雪碧兑白酒。这种方式虽然刚开始由于饮料稀释了酒精度,让胃肠吸收的速度比直接喝白酒慢些。但这种方法实际上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因为碳酸饮料能增加胃容积,促进酒精更快地进入小肠并被吸收,反而更容易导致醉酒。
蜂蜜水或糖水解酒:这个并不能真的解酒,只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具体的看本文前部。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解酒:这些药物虽然能缓解头痛等不适感,但并不促进酒精代谢,且同时摄入酒精可能增加胃出血和肝损伤的风险。
中草药(如葛根汤)解酒:有研究表明,葛根可能抑制乙醛脱氢酶(ALDH2),这在大量饮酒后反而可能增加乙醛相关肿瘤的风险。因此,葛根并非理想的解酒方法。
五、注意事项
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糖与酒精代谢的各种说法,我们应保持理性的审视态度。在享受社交聚会中的美酒佳肴时,更应牢记适量饮酒的原则,避免让酒精成为危害健康的元凶。而对于已经出现酒精中毒或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呕吐、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的患者,则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疗救治,切勿轻信或依赖未经证实的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