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岁开始说话算正常更新时间:2017-11-12
核心提示:
宝宝开口说话晚是怎么回事?几岁开始说话算正常!医学研究表明,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存在以下规律:6~7个月左右一般先发声爸爸、然后发声妈妈等音节。一周岁时可以说出诸如花花、抱抱等简单词汇;两周岁时基本上能表达自身想法。医生指出:虽然孩子的语言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但如果到2周岁半(30个月)时还不会说话,没有任何发声,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得了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不说话,说话晚警惕语言发育迟缓主任表示语言发育迟缓的根本病因是由神经递质失衡所致,遗传、孕产、营养和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剧症状。这些患儿常有以下一些症状:
一、过了学会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二、说话晚,开始说话后,比其他正常儿童发展慢或出现停滞,常有说话不清的现象。
三、虽然会说话,但语言技能较低,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四、伴有经常口、伸舌、流涎、磨牙,双眼无神,经常出现无意识的表情或动作。
家长要格外警惕,孩子是否出现了以上症状,很多家长都产生误区,以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组织能力也会慢慢改善,这种意识会让家长产生疏忽,很多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导致孩子智商水平都受到了影响。
审编医生
郭红枝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医院: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主治疾病:擅长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儿童脑瘫,儿童矮小症,孤独症
孩子的语言发育,他有一个大概的规律,就是说咱们可能孩子生下来,他可能会两个多月就会逗笑,一逗他咯咯,有的孩子恨不得一个多月,一逗他就咯咯,会发声了。到了四个多月,可能有咿呀或者有意识的,有时候无意识的发个爸或者妈这种音,当然这时候他是无意识的。它并不说我看到爸爸他叫爸爸,或看到妈妈叫妈妈,她会咿呀的发音。到了八个月左右,可能他就会有点有意识地看到妈妈说,妈妈,或者叫爸爸,或者叫爷爷奶奶,就是带养人,还教她什么,就平常跟他关系比较近的,它可能会有意识的去叫这个人。到了一岁左右,一些简单的词,比如吃饭或者苹果,这些简单词可能就会了。到了两岁左右,他可能就会背一些两、三句的儿歌或唱一些儿歌,或者背一些简单的一些诗词或者古诗什么这些。这两岁左右,然后慢慢的随着年龄增大,他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多了。当然这是一个大概的规律,每个孩子他有自己的发展的规律,可能有的孩子说,我恨不得一岁半或者一岁多,我就开始背诗了,或者唱儿歌了,有的孩子可能两岁半了,背的还不是特别好,所以每个孩子发育规律还是不太一样的。
有一些孩子一年左右,他就能够说话了,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要两岁多才会说话。
一般小孩一周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喊爸爸妈妈,一周半、两岁以后就可以简单的说出他们自己需要的物品。通常女孩语言发育早一点,男孩语言发育稍微迟一点。说话的迟早不但与小儿自身的发育有关,也与家长的培养教育有关。言语及语言发育是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成熟为基础,在交往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模仿和发音,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声,是在语言感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解会先于表达发生
小孩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孩子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叫,生后一个多月,由于口形的不同,可以分别发出不同的元音(ɑ、o等)和辅音(b、t等)。在6~7个月时,小孩会无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一岁时开始出现第一批可以被理解的语言,如灯灯、糖糖等简单的词;到了两岁就可以说出约 300~400个词和一些简单的短语,如吃饭、上班等。当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其个体差异,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或没有任何交流性的语言,就一定要带他到医院看了。
说话晚,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孩子语言发育延迟可能由各种异常疾病导致,常见的疾病包括:
听力障碍 包括全聋以及部分听力丧失,原因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1~2岁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听力受损,患儿接受不到任何语言刺激,必将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甚至聋哑。一般来说,先天性的听力丧失较容易被父母留意到,不过仍有不少家长是直到孩子两三岁甚至五六岁以后,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想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的,但那时往往已过了最佳治疗期,即便是佩戴了助听器,学习语言的效果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