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组成
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23h56min4s(接近于一个太阳日24h)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地球内部地幔的半径约为2900公里,温度大约在1500~3000℃之间,压力为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地核的半径约为3500公里,温度在5540℃左右,压力大约为350万个大气压。
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活动着的炽热的岩浆,平时被地壳束缚着,但是这些岩浆总是想跑出来。地下压力巨大,想冲出去不容易,在地壳比较脆弱的地方,地下压力较小,岩浆中的气体和水就有可能分离出来,使岩浆活动加强,推动岩浆冲出地面。当岩浆冲出地面时,岩浆中的水形成水蒸汽,体积急剧膨胀,于是发生火山爆发。
世界上多数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从地表看来,大地似乎很平静,但是地壳却 在一刻不停地在运动,刚硬的岩石在运动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状的改变,有时发生破裂,或是原来的裂缝再次发生错位,这时就会产生地震。虽说推动地壳运动的能量到底从何而来有多种说法,比如有:太阳、月球的引力因素或水库对地面的压力等。还有一些争论,但发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是那里的岩石发生了破裂是毫无疑问的。
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地震,每年都会有500多万次,平均每天都有一万多次。可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几次呢?原来,地球上发生地震时,根据震动大小,人们把它们分为几个等级:微震、弱震、强震。像唐山那样的地震,一年也就会发生儿次,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地震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为弱震和微震,·所以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因而地球表面看来还是十分平静的。
地震又常常是火山爆发的伴侣。在地球上有许多火山,每次火山爆发时,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下喷出,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因此也必然会引起地震。地球上有很多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如环太平洋的一些国家,就是火山和地震密集发生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