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
Olympic Song 1896年在雅典第1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国王乔治一世宣布奥运会开幕以后,合唱队唱起了一首庄严而动听的歌曲《奥林匹克圣歌》。这是一首古希腊歌曲,由希腊人萨马拉斯作曲,帕拉马斯作词,但当时并未确定其为奥运会会歌。此后的历届奥运会均由东道主确定会歌,未形成统一的会歌形式。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歌是施特劳斯特意为这届奥运会所作的《奥林匹克之歌》;1948年奥运会则选用奎尔特作曲、基普林作词的《不为自己而为主》作为会歌。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人建议重新创作新曲,作为永久性的会歌,但几经尝试都不能令人满意。
1980莫斯科奥运会歌曲《告别莫斯科》
这也是一届被抵制的奥运会。这首首歌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式的歌曲.运动员们眼含惜别的泪水,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同声歌唱离别之歌.情节感人肺腑!让世界上的好人们友谊地久天长!让那些阻挠各国人民团结的政客们见鬼去吧!各国人民的友谊万岁!万岁!万万岁!(
1984洛杉矶奥运会歌曲《reach out》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歌《Reach out》(中文歌名:冲刺),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了。那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在我们的运动员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时,我们也记住了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这个顶着爆炸头的歌手一生获得了5次格莱美奖、一次奥斯卡大奖及金球奖,唱片销量近1亿张。经典作品包括《say you, say me》、《endless love》等。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唱的 reach out 后来成为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单曲。
1988汉城奥运会歌曲《Hand In Hand》
歌曲中文名称是《手拉手》。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萨马兰奇曾认为其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永久会歌。Koreana这个临时组合算得上是实力唱将。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他们身后的18000名合唱者,赋予了演唱一种磅礴的气势。
作曲家吉奥·吉莫洛德是一系列著名体育歌曲的曲作者,他同时也是被誉为最好的世界杯主题曲的《意大利之夏》的作者,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电子音乐先锋大师,他在1993年还曾为北京申奥创作《好运北京》。
这首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制作的歌曲,是真正的国际化合作。而歌曲段落末尾又揉进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郎!”仅此一点,使这首歌在全球流行化的同时,又因这个鲜明的民族标签而极易被识别。
1992巴塞罗那《Amigos para siempre》
《永远的朋友》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 amigos para siempre在西班牙语中是“一生的朋友”之意。参与制作这首巴塞罗奥运会那奥运会主题歌的几个人都是大牌。莎拉?布莱曼, 号称“月光女神”,这位来自英国的歌手横跨世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大领域,而且都有非常高的地位。与莎拉?布莱曼合作演唱的是西班牙的卡雷拉斯,他与帕瓦罗蒂和多明戈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歌曲的曲作者是英国音乐家韦伯。歌剧“猫”就是他的作品。这首《永远的朋友》则是巴塞罗那奥组委专门邀请韦伯创作的。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Reach》
《登峰造极》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题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是一种简单的民谣风格,因为创作者认为,简单的就是宏大的。这首歌的演唱者是美国的古巴裔拉丁歌手伊斯特芬。他于1957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后来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伊斯特芬是个有才华的歌手,并且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他不但是美国拉丁流行乐天后,同时还是迈哈密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在当年被称为拉丁流行天后。在美国有这样的说法:任何一封信,只要在信封上写上Gloria Estefan,USA,就能被准确地寄到她本人手中。
据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伊斯特芬收到邀请,为奥运会写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没有动手,直到后来与老搭档沃伦重新合作。他们定下的主题就是“登峰造极”,而且他们决定,要写一首简单的民谣,因为在他们看来,简单的就是宏大的天才的歌手是因为有天才的写手,黛安?沃伦为席林?迪翁、雪儿等众多大牌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她在20年内写了1000多首歌,据称,每5分钟,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就有人在听她写的歌。
伊斯特梵曾因车祸导致半身瘫痪,“如果我能攀登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当她在亿万人面前放歌奥运时,没人知道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8英寸钛棒,才站起来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歌曲《The Flame》
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魅力,《圣火》便是这样一首歌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这首歌便被推出,但却反应平平,而来到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之后,它在一刹那拥有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气质。
许多歌迷可能会更熟悉凯莉?米洛,但澳大利亚人更喜爱蒂娜·艾莲娜。在澳大利亚,平均每十人就拥有她的专辑,所以灵魂歌手蒂娜能在开幕式唱主题曲,而流行歌手凯莉只能在闭幕式上作嘉宾演唱。约翰?夫曼是一位除了澳大利亚人以外,很少为人所知的音乐家。有别于以往的国际化制作,这届奥运会歌曲几乎全由本国歌手创作。
歌曲从前奏开始就采用交响乐式的伴奏,以管弦乐、电钢琴与爵士鼓为基础,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音乐氛围。作为奥运会的主题歌,它也采用了稳妥并接近民众听觉习惯的作曲方式。主歌部分一直是稳步推进,以轻交响式的伴奏,辅以并不太突出的男声合唱为底色,一直推进到第二段。男女的群体和声在一瞬间变成了副歌最重要的伴奏,人声就完成了和弦的几个组成音,并且把男女声音不同的特点运用到了不同的音高上。在骤然转变的瞬间,取得了一种厚积薄发般的效果,甚至在某一两个小节的旋律与和弦上给人一种并非相同歌曲的错觉,然后迅速回到原歌的调式上,推行着激情与热情。这是一首对主题阐述得很明确而且成功的歌曲,但是除此成功之外,其它各处则因中规中矩而略显平庸。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Oceania》
《海洋》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歌。这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有点另类的气质其实是比约克的一贯音乐风格。它完全区别于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它更契合雅典奥运会的寻根意味,也更接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比约克她是冰岛的音乐狂想者,这位奇异女子永远都在探索。比约克的作品充满了想像力:东方特质的摇滚、电子味的朋克、另类的民谣。她已经远远走在了音乐的前列。她只出演过一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但即使这样,她仍顺手夺走了当年的戛纳影后桂冠。而中国歌手王菲则亲口说过“我的偶像是比约克”。在王菲的演唱生涯中,令歌迷为之倾倒的“泪滴妆”、“晒伤妆”、“天鹅衣”等扮相几乎全是对比约克的照搬,当王菲学来比约克的服装、造型、化妆甚至神态时,她开始被认为有了高洁的另类气质。
不论是先锋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希腊从不缺乏有实力领衔奥运开幕式的巨星。但是比约克的奇特嗓音和国际地位,让希腊人慷慨让贤。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我和你》(you and me)
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我和你》,闪耀着人性与情义的光华,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让亿万观众如沐月光清风,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
《我和你》,北京奥运会这首总共12句歌词的主题歌,传递着和谐世界的人本理念,体现了别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加上世界巨星的完美演绎和简单易唱的词曲节奏,能否成为奥运主题歌中又一首风格迥异却仍传唱不衰的经典?
1896年4月6日,在第1届奥运会开幕典礼中,演奏了一曲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这支乐曲由希腊人塞玛拉斯作曲,派勒玛作词,当时被称为“奥林匹克圣歌”。
1950年以后,有人建议另作新曲替代,几经尝试,都不如原有的好,于是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召开会议时,确认第1届演奏的管弦乐为永久的“奥林匹克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