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有多大面积

2025-01-20 13:28: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齐齐哈尔市总人口553.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万人。
齐齐哈尔市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地区,南接吉林省白城地区,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北与黑河、大兴安岭接壤,土地总面积为422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00至500米之间。
齐齐哈尔西、北和东北三面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所环绕 ,地势呈马蹄型 ,两侧高,中间低,由北向南逐步下降 。地形主要为平原( 含河谷平原、河口平原、湖沼平原、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比重为83.7%;高平原(含剥蚀高平原、冲洪积高平原),比重为7.6%;山地(含低山、丘陵、火山及玄武岩台地),比重为4.2%。
气候: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齐齐哈尔市年平均气温在0.7至4.2摄氏度之间,南北相差摄氏3.5度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
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
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
城市经济
1999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68.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1.97亿元,第二产业83.51亿元,第三产业102.86亿元,三者比例为30.6:31.1:38.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7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3.65亿元。
农业:齐齐哈尔市是国家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基地之一。齐齐哈尔市丰富的国土资源适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和多种经营,1999年全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37亿元。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马铃薯、葵花、甜菜、亚麻等。1999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663.6万吨。1999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83.7万头,年产肉类19.8万吨,牧业产值24.3亿元。
工业:齐齐哈尔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全市拥有2600多个工业企业,已形成机械、冶金、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医药、造纸、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产品品种上万个,主要产品有钢、钢材、机床、货车、平板玻璃、水泥、焦炭、机制纸和纸板、糖、酒、热电等。199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227亿元,其中轻工业113亿元,重工业114亿元。
建筑业:1999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1.48亿元,竣工房屋面积126.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全市集贸市场已经发展到227处,年成交额45.1亿元。199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235.3亿元;保险承保额494.78亿元。
齐齐哈尔市对外贸易活跃,尤其是对俄罗斯边境易货贸易,具有比较突出的地理优势,1999年实现进出额总额4848万美元,商品出口6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12大类88个品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和规模日益扩大,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客商在齐齐哈市投资兴办了一批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企业和国内联合经营企业。
交通通讯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枢纽。
铁路 铁路通达7县6区,境内有滨州、平齐、齐北、富西4条铁路57个车站,齐齐哈尔火车站每天发出旅客列车58列,其中直达北京的4列、省城哈尔滨的16列。1999年,旅客发送量2815万人,货物发送量3023万吨,货物到达量4005万吨。
公路 全市公路网络发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5474公里,雨天通车里程6957公里。全市有货运汽车17793辆,客运汽车13329辆。1999年客运量为2421.1万人,货运量为3405.1万吨。
水运 嫩江水上交通畅通,机动船上溯可达嫩江县,下行可至哈尔滨市。富拉尔基拥有千吨级泊位2个,年物资吞吐能力近26万吨。
民航 航班已开通齐齐哈尔至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大连、黑河、海拉尔等七条航线。
邮电通信 齐齐哈尔市具有体系完备、技术先进、容量充足的基础设施,程控电话、模拟、数字移动电话、数据通信、数字微波、光纤传输等各种先进通信技术得到迅速应用。
多民族城市:
齐齐哈尔市是多民族的城市,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苗族、赫哲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