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建筑在四合院的一砖一瓦之中。例如对大门的规定,可以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蛮子门、鹰不落等。这不同种类的大门不仅是建筑形式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以至于外人只要看一眼大门、戗檐、门钉、影壁或门板等,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是文官,还是武将,是殷富之家,还是一般百姓。于此一斑可窥全豹,所谓门当户对,门第相当,正是反映了住宅大门与主人身份地位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 北京古代建筑的屋面上都要安置吻兽,这原是道教符箓派中的一种镇压法物,以避禽兽、鬼魅、盗贼等的侵害。吻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不同的形象,有的近乎鱼形,有的似鱼非鱼,有的似鸟非鸟,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渐呈龙形,并被列为龙的九子之一。吻兽是安在古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戗脊、围脊等各屋脊的尽头或转折处的,被称作鸱吻、殿吻、龙吻或螭头等,但这些都是帝王宫殿的专用饰件或名词,而一般老百姓的住宅则不敢安装吻兽。但在四合院的正脊的端头,也会有向斜上方扬起的构件,俗称“蝎子尾儿”。皇上家的称作头称作吻,而老百姓的则要称作尾儿,这也是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的反映。
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