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仁人.仁民爱物.仁人君子.仁人义士.仁义道德.仁爱正义.为富不仁.仁至义尽.仁者见仁.仁言利博.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立身行直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徵,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
关于“仁爱”的成语:
爱人以德 助人为乐 煮粥焚须 忠信乐易 亲去骨肉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 情深潭水 雪中送炭 解衣推食
关于“仁爱”的名言: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关于“仁爱”的名人事迹: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