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藤野先生》中描写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急用!!!快啊!!!!!!!!!!!
2024-11-20 03:04: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藤野先生给作者修改讲义。原来作者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二.藤野先生因为作者把讲义图的血管画得不太准确而帮作者改正。并告诉作者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三.藤野先生担心中国人怕鬼而不肯解剖尸体。看了作者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四.藤野先生向作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

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扩展资料: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如写藤野先生时,无论写他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的自我介绍、耐心细致改正鲁迅的听课笔记和解剖图、看到鲁迅成功地进行了解剖实习的高兴状况以及鲁迅要离开仙台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只是简练的几笔,没有粉饰,没有渲染,但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如写作者满怀爱国激情寻求救国的道路,而“清国学生”则过着饱食终日、白天逛公园、晚上跳舞的无意义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如“清国留学生”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而藤野先生是日本人,却热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二者也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以学生会干事为代表的日本“爱国青年”妄自尊大,仗势欺人,而藤野先生却毫无民族偏见,对弱国留学生热心教诲,关怀备至,形成了强烈对照。

再有作者离乡背井,刻苦学习,寻求救国道路,日本仙台医专学生会干事造谣生事,损害国家荣誉,也形成强烈对照,这些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都有力地衬托了藤野先生的伟大性格和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和深化了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回答2:

一.藤野先生给作者修改讲义
二.藤野先生因为作者把讲义图的血管画得不太准确而帮我改正
三.藤野先生担心中国人怕鬼而不肯解剖尸体
四.藤野先生想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

回答3:

一.藤野先生给作者修改讲义 二.藤野先生因为作者把讲义图的血管画得不太准确而帮我改正 三.藤野先生担心中国人怕鬼而不肯解剖尸体 四.藤野先生想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