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人生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人间:
拼音:rén jiān
释义:有人的地方
基本解释:古代华夏把神称为神人、仙称为仙人、佛称为佛人,天上地下,有这些人的地方即为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味:
拼音:wèi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五笔86:KFIY
五笔98:KFY
仓颉:RJD
基本字义:
1.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2.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3.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4.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5.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清欢:
拼音:qīng huān
释义:清雅恬适之乐。
唐·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宋.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品原文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创作背景
据词序,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这种量移虽然不是升迁,但却标志着政治气候的转机。据《宋史·苏轼传》,宋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
这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心境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苏辙,到金陵又兴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买田江干、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今安徽泗县),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修养。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当时苏轼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纪游。
意思是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该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白话译文:冬天的清晨斜风细雨,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扩展资料:
2015年,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推出了自己的新作《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于丹暌违三年后,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面对连连争议和读者、媒体、学界的种种误解,首度自剖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她在书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参考资料:间有味是清欢-百度百科
“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出自(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人间有味是清欢”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扩展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参考资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_百度百科
人世间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后留念的事情往往不会是那些表面排场大但实际空洞无味之事,而是一些清馨淡雅的事情,比如一个月夜同友人促膝而谈或者与家人在一起吃一顿普通的晚饭,这样的时刻才是洋溢着幸福的清欢之时。
这句出自: 苏轼的《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意思是说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当时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然而,苏轼的“清欢”论仍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送往迎来、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有哪一个不追逐时髦,讲究热闹排场?连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都躲进游戏机室去潇洒“狂欢”。似乎缺少了大欢、狂欢,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这种追求世俗的“狂欢”中迷失方向:鲸吞的贪官在“狂欢”中倒下,无餍的奸商在“狂欢”中落网,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在“狂欢”中破产,贪欢之士在“狂欢”中堕为阶下囚……
“清欢”有味。当然,今天,我们赞赏“清欢”,未必要一定远离城市走进山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面对社会人生,少一些抄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退则能不忘忧国,与民同乐。即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轼,在当年,也不能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他虽遭受打击排挤,然而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黄河缺堤,他身先 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在任杭州太守,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贬谪荒蛮澹州,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为乐。“清欢”,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