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衮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八荒 "八"是指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荒,是荒远之地。"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六国是楚、齐、韩、魏、赵、燕
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衮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八荒 "八"是指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荒,是荒远之地。"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六国是楚、齐、韩、魏、赵、燕
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 四海:指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即中国东南、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海洋。- 九州:古代地理概念,最初指的是中国东部的九个大区域,后来也常用来代指整个中国。 - 八荒:古代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国境外的八个方向,包括东荒、南荒、西荒、北荒、东南荒、东北荒、西南荒、西北荒。- :指的是古代天象学中的六种“合”,即金水合、木水合、火水合、土水合、金火合、木火合,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国:是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大国,分别为齐、楚、燕、赵、魏、秦,这六个国家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政治的主要角色。
这是指中国古代的五方,包括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并州)、八荒(北荒、南荒、东荒、西荒、中荒、上荒、下荒、右荒)、(天、地、东、西、南、北)和六国(齐、楚、燕、赵、韩、魏)。这些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方位、地域、领土和世界观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