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弄块金属,做成所需的形状与尺寸,一是用机床切削(料比零件大),二是铸造或冲压(模具成形)。
铸造的话,把金属液熔化,往模子里一浇,结,重力浇注。这个模子呢,有砂子做的,便宜(砂模是木模往一按,取出,成形),但砂模生产效率低,比如砂子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在里边冷却慢(冷却快慢倒不很重要,因为是好多砂模挨个浇注),关键砂模里边没压力,零件尺寸精度低,外观也不行。于是把模子把成钢的,钢导热性好,零件在里边冷却快,尺寸精度与外观大大改善,这叫金属型铸造。此里模腔里也没压力。
那么由重力浇注(砂型),到金属型,到压铸,有个排气问题一直困绕,砂子透气,型腔在充型时气可以排掉较多,而金属型与压铸型(型就是模具,模子的意思),气排不掉,尤其是压铸,由于充型速度快,气更来不及排掉,所以压铸模上虽有排气槽,压铸件里却都含有气孔,气不能完全排出模具,就被封在零件里了,这些气孔遇热会涨破工件,压铸件不能热处理
,也不宜加工,所谓加工无非切掉点或表面抛丸处理一下,气孔(针尖大)就会露出影响外观。
冷却与排气是压铸的两大矛盾,薄壁件冷却快就需快的充型速度,而快的充型速度不利排气,这两大矛盾迄今没解决。
压铸件的生产效率高(一台机器一天能生产上千件零件,不论形状多复杂,复杂是模具的事),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也较高,这些优点,但缺点:气孔是一个,需产量大是一个(模具几万块只产几百件零件模具钱都不够),不能做钢质零件是一个(只能做铝镁这些低熔点金属,因为模具受不了一千多度的高温,铝的熔点只有六百多度)。
一年大约产几十亿只压铸件,路灯罩,汽车上的冷却泵壳,
离合器壳体,甚至汽车发动机,摩托发动机上有九个压铸件,化油器,铜也能压铸,水龙头,液化气灶上的那东西,还有液化气瓶减压阀,家电上许多小玩意,等等等等,没一个人能把压铸件的种类统计齐的。
压铸一是高速充型,二是高压补缩。为什么充型后要这么大压力往型腔里捣,因为零件内部的孔洞,一是气孔,要尽量压缩其体积,气体体积能被压缩。更重要的是铸件内会有缩孔,缩孔是由于零件各部分冷却不同步及厚度不同造成的,冷却零件就要收缩体积,收缩同时就要从没冷却部分吸肉(熔液还是液体),如果零件各部分厚薄不一,一定是薄的地方先凝固,从厚处收肉,所以厚处缩孔较多。靠很大压力把料柄处的肉往零件里打,减少零件内部的缩孔。
但又说这种补缩不好,而改由合型补缩,即所谓挤压铸造吧。
压铸机分合型与压射两部分,合型负责把两片模子合紧,压射负责把熔液打入合紧后的模子。这两部分,合型力远大于压射力,因为一个零件的面积,压射部分只有压射头(把熔液往模子里捣的棍子)接触压力,而整个零件的面积都要作用于合型部分,液压知道吧,密闭液体的面积越大,力量越大。以上说简单点就那样,还有比压什么的。
所以好事者改用合型力补缩,补缩力大,效果好。压射部分充型后,两片模具就象鞋盒子与鞋盒盖子(盖子有点包住盒子的意思),做成这样(一般压铸模不是这样),盒子与盖子没盖紧(盖子没往下盖到头),手(合型部分)往下按按,这样补缩。
搜一下:压铸铝制品
和挤压铝制品有什么区别呢?那种好点的?如何过我用铝型材的话,是积压的好,还是压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