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竹、金镶玉竹、筇竹、菲白竹 、安吉金竹 、
大佛肚竹、黄杆乌哺鸡竹、方竹、花毛竹、小琴丝竹、斑竹、美竹、
凤尾竹、箬竹、鸡毛竹、唐竹、大明竹、江山倭竹、近实茶杆竹、
实心苦竹、实肚竹、假毛竹、毛环水竹 、金丝毛竹 、黄槽刚竹 、
浙江淡竹 、雷竹 、红边竹 、毛金竹 、白哺鸡竹 、紫竹 、秋竹 、
花竹 、罗汉竹 、天目早竹 、葡地竹 、孝顺竹 、黄杆京竹 、
红壳雷竹 、 水竹 、小佛肚竹 、角竹 、云和哺鸡竹 、京竹 、 红竹
……300多个品种
部分种类介绍
金镶玉竹:秆金黄色,间碧绿条纹,为优良的观赏竹种.
龟甲竹:竹秆节间短缩肿并交斜连接呈龟甲状,为珍贵观赏竹种
大佛肚竹:秆下部节间略大而呈佛肚状,为著名的观赏类竹种
筇竹:秆节奇形,枝叶纤细,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秆是制作手杖和工艺品的上等材料,筇竹手杖远在汉唐时就已运销国外。
安吉金竹:秆高8-12m,径5-8cm,新秆密被白粉。
唐竹:别名:苦竹,秆高4-7m,径2.5-4cm秆形优美,篾性脆,笋味苦,可供观赏。
斑竹:斑竹又名湘妃竹,为著名的观赏竹种。
花毛竹:竹秆黄绿条纹,为优良观赏竹种。
竹亚科(Bambusoideae)秆一般为木质,多为灌木或乔木状,秆的节间常中空;主秆叶(秆箨即笋壳)与普通叶明显不同;秆箨的叶片(箨片)通常缩小而无明显的中脉;普通叶片具短柄,且与叶鞘相连处成一关节,叶易自叶鞘脱落。染色体:X=12,稀 7、 6、 5。
本亚科约66属,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延伸至亚热带和温带各地。我国26属,200多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1、箬竹属(Indocalamus)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类;秆散生或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通常与主秆同粗。叶片大型。约30余种。我国约20种。阔叶箬竹〔I.lati- folius(Keng)Mc-Clure〕,秆高约1米,下部直径 5~8毫米;秆箨宿存。分布于华东、陕南汉江流域等地区。秆宜作毛笔秆或竹筷;叶宽大,可制船篷与斗笠等防雨用品;亦用作包裹米粽。此外,称为箬竹的尚有其他种类。叶的效用相同。
2、箣竹属(Bambusa)地下茎合轴,秆丛生,节间圆筒形,每节有多数分枝,小枝在某些种类可硬化成刺。箨叶直立,基部与箨鞘的顶端等宽,箨耳显著。约100余种。我国约60多种。凤凰竹〔B.multiplex(Lour.)Raeusch.〕,秆高2~7米,粗5~25毫米。枝条多数簇生于1节。叶常5~10生于1小枝上。分布于华南、西南各省,通常栽培供观赏。变种凤尾竹〔B.multiplex var. nana(Roxb.) Keng f.〕,秆高2~3米,径不超过10毫米。叶片通常10余枚生于1小枝上,形似羽状复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栽培更多。佛肚竹(B.ventricosa McClure),秆有异型,畸形秆节间瓶状。广东特产,各地栽种或盆栽,供观赏。
3、牡竹属(Dendrocalamus)乔木状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秆丛生,直立,尾梢常下垂,节具多数分枝,箨叶常外反;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小穗轴不具关节;浆片缺,雄蕊6。麻竹(D.latiflorus Munro),秆高 20~25米;枝条常仅生于秆之上部,每小枝具叶7~10枚,叶梢上部贴生黄棕色细毛。小穗红紫色至深紫色,含6~8小花。分布于华南至西南。笋味较甜,可作夏季蔬菜;竹秆粗大,是良好的建筑用材;竹篾可编织;叶片可制斗笠等防雨用具。
4、刚竹属(毛竹属)(Phyllostachys)秆散生,圆筒形,在分枝的一侧扁平或有沟槽,每节有2分枝。约50种,大都分布于东亚,以我国为中心。我国约产40余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毛竹(P.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高大乔木状竹类。秆圆筒形,新秆有毛茸与白粉,老秆无毛;秆环平,箨环突起而使竹秆各节只有1环。箨鞘厚革质;背部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及棕黑色晕斑;箨耳小,耳缘有毛。小枝具叶2~8。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陕西。适宜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的山坡生长良好。根据竹秆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年龄:一年生竹秆为粉绿色,密被毛;二年生为绿色,毛脱落;三年生为黄绿色;四年生为黄色;微被白粉。一般四五年生的竹秆可选伐利用,笋供食用,可加工制作笋干、笋衣等;秆供建筑竹桥,胶合竹板,制造水管、浮筒、竹筏等;也可劈篾编织各种器具;纤维为造纸原料。桂竹(P.bambusoides Sieb. etZucc.),秆环隆起而使竹秆各节有明显的2环,新秆绿色,常无粉,老秆深绿色;箨鞘黄褐色底密被黑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小枝具叶3~6。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南各省区。秆质坚硬,有弹性,为重要材用竹种,亦可劈篾编物,用途颇广。
龟甲竹、金镶玉竹、筇竹、菲白竹 、安吉金竹 、
大佛肚竹、黄杆乌哺鸡竹、方竹、花毛竹、小琴丝竹、斑竹、美竹、
凤尾竹、箬竹、鸡毛竹、唐竹、大明竹、江山倭竹、近实茶杆竹、
实心苦竹、实肚竹、假毛竹、毛环水竹 、金丝毛竹 、黄槽刚竹 、
浙江淡竹 、雷竹 、红边竹 、毛金竹 、白哺鸡竹 、紫竹 、秋竹 、
花竹 、罗汉竹 、天目早竹 、葡地竹 、孝顺竹 、黄杆京竹 、
红壳雷竹 、 水竹 、小佛肚竹 、角竹 、云和哺鸡竹 、京竹 、 红竹
……300多个品种
部分种类介绍
金镶玉竹:秆金黄色,间碧绿条纹,为优良的观赏竹种.
龟甲竹:竹秆节间短缩肿并交斜连接呈龟甲状,为珍贵观赏竹种
大佛肚竹:秆下部节间略大而呈佛肚状,为著名的观赏类竹种
筇竹:秆节奇形,枝叶纤细,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秆是制作手杖和工艺品的上等材料,筇竹手杖远在汉唐时就已运销国外。
安吉金竹:秆高8-12m,径5-8cm,新秆密被白粉。
唐竹:别名:苦竹,秆高4-7m,径2.5-4cm秆形优美,篾性脆,笋味苦,可供观赏。
斑竹:斑竹又名湘妃竹,为著名的观赏竹种。
花毛竹:竹秆黄绿条纹,为优良观赏竹种。
竹亚科(Bambusoideae)秆一般为木质,多为灌木或乔木状,秆的节间常中空;主秆叶(秆箨即笋壳)与普通叶明显不同;秆箨的叶片(箨片)通常缩小而无明显的中脉;普通叶片具短柄,且与叶鞘相连处成一关节,叶易自叶鞘脱落。染色体:X=12,稀 7、 6、 5。
本亚科约66属,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延伸至亚热带和温带各地。我国26属,200多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1、箬竹属(Indocalamus)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类;秆散生或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通常与主秆同粗。叶片大型。约30余种。我国约20种。阔叶箬竹〔I.lati- folius(Keng)Mc-Clure〕,秆高约1米,下部直径 5~8毫米;秆箨宿存。分布于华东、陕南汉江流域等地区。秆宜作毛笔秆或竹筷;叶宽大,可制船篷与斗笠等防雨用品;亦用作包裹米粽。此外,称为箬竹的尚有其他种类。叶的效用相同。
2、箣竹属(Bambusa)地下茎合轴,秆丛生,节间圆筒形,每节有多数分枝,小枝在某些种类可硬化成刺。箨叶直立,基部与箨鞘的顶端等宽,箨耳显著。约100余种。我国约60多种。凤凰竹〔B.multiplex(Lour.)Raeusch.〕,秆高2~7米,粗5~25毫米。枝条多数簇生于1节。叶常5~10生于1小枝上。分布于华南、西南各省,通常栽培供观赏。变种凤尾竹〔B.multiplex var. nana(Roxb.) Keng f.〕,秆高2~3米,径不超过10毫米。叶片通常10余枚生于1小枝上,形似羽状复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栽培更多。佛肚竹(B.ventricosa McClure),秆有异型,畸形秆节间瓶状。广东特产,各地栽种或盆栽,供观赏。
3、牡竹属(Dendrocalamus)乔木状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秆丛生,直立,尾梢常下垂,节具多数分枝,箨叶常外反;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小穗轴不具关节;浆片缺,雄蕊6。麻竹(D.latiflorus Munro),秆高 20~25米;枝条常仅生于秆之上部,每小枝具叶7~10枚,叶梢上部贴生黄棕色细毛。小穗红紫色至深紫色,含6~8小花。分布于华南至西南。笋味较甜,可作夏季蔬菜;竹秆粗大,是良好的建筑用材;竹篾可编织;叶片可制斗笠等防雨用具。
4、刚竹属(毛竹属)(Phyllostachys)秆散生,圆筒形,在分枝的一侧扁平或有沟槽,每节有2分枝。约50种,大都分布于东亚,以我国为中心。我国约产40余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毛竹(P.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高大乔木状竹类。秆圆筒形,新秆有毛茸与白粉,老秆无毛;秆环平,箨环突起而使竹秆各节只有1环。箨鞘厚革质;背部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及棕黑色晕斑;箨耳小,耳缘有毛。小枝具叶2~8。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陕西。适宜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向阳背风的山坡生长良好。根据竹秆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年龄:一年生竹秆为粉绿色,密被毛;二年生为绿色,毛脱落;三年生为黄绿色;四年生为黄色;微被白粉。一般四五年生的竹秆可选伐利用,笋供食用,可加工制作笋干、笋衣等;秆供建筑竹桥,胶合竹板,制造水管、浮筒、竹筏等;也可劈篾编织各种器具;纤维为造纸原料。桂竹(P.bambusoides Sieb. etZucc.),秆环隆起而使竹秆各节有明显的2环,新秆绿色,常无粉,老秆深绿色;箨鞘黄褐色底密被黑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小枝具叶3~6。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南各省区。秆质坚硬,有弹性,为重要材用竹种,亦可劈篾编物,用途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