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不对任何事、物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走到哪儿算到哪儿,不被环境所左右。得而不喜,失亦不忧。无求,不追求名与利,放下欲望。
佛说无欲无求,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无中来,到无中去,拥有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欲望再多,也满足不了,总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所以,只有无欲无求,才能拥有一切。
扩展资料
在世人的眼,学佛的人往往是“无欲无求”的形象,以至于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佛的本质就是要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这样的认识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甚至可以说是误解了佛学的真正意义。
因为在佛教的修行之中,所强调的修行是让众生不执、不住于世间虚幻之相,如《金刚经》中所说的离相、破执、不住于相,说的就是这个不执、不住的道理,而不是要求修行之人做到“无欲无求”这样的水准,换句话说,就算你做到了“无欲无求”的层面,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之人。
简单说,佛教说的无欲无求不是拒绝和消极,而是不执着和知足,反而是快乐和积极的。
实际上,佛教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就是洞见真理。摆脱欲望并不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对真理的证悟。如果欲望是你洞见真理的障碍,那么,你需要放弃欲望;如果欲望并不构成障碍,那就没有关系。处理欲望和情绪的过程,也是引导你洞见真理的过程。
佛教跟世俗生活并不冲突,世俗生活从来不是问题,对它的执着才是问题。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黄金,但你并不执着于它,那没有任何问题;假如你有一块饼干,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块饼干,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你太执着。
无欲无求我是这样理解的,人没有欲望了就没有什么去渴望得到的了,是一种比较平和或者带一点消极的心态。反过来说,你想要得到的就是你所要去争取前进的脚步。其实人类就是因为欲望才能发展到现在或者以后。
什么都不想要,不喜欢玩游戏,不想吃好的,谁都不喜欢,通俗的讲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