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先发生屈服并产生较大弹塑性变形的部位。薄弱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位置在下列情况确定: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单层厂房,可取上层。
与薄弱层相近的概念还有:
(1)软弱层: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转换层:该楼层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将上一层的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本层向下传递;
(2)框支层:如果结构同一位置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转换层以下为框架,那么转换层以下的楼层为框支层。
1)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取底层。
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取该系数最小的数层及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具体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5.4条第一款。(是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角度界定的)
当然,该规范中的条文说明中3.5.2,3.5.3中也有相关内容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