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探究起来
这贾府乃是昌明隆盛之府、诗礼簪缨之家,本应遵循传统的长幼排序来当家理财,然而在贾府却把贾赦抛在一边,而让贾政当家理财,这让人十分奇怪。其实,按照《红楼梦》开头古董商人冷子兴的介绍,“长子贾赦袭着官”,应是老大贾赦继承了贾家的世袭爵位,以后贾家的家业应该传给贾赦,贾赦才是贾府的当家人和继承者。可是全书不论对贾赦的本人,还是对它的全家的一家却提及的较少,而大量的笔墨都用在了贾政及其他的一家子的身上。
后来冷子兴说到贾琏和王熙凤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贾琏夫妇实际上是贾赦的儿子和媳妇,为什么自己家的家务不料理却要帮着贾政料理呢?难道贾政的家务很多,而贾赦的家务却没有什么?贾赦的家务又是谁在料理呢?书中虽然没有提及,但是很容易看出来贾政的家务就是整个贾家的家务。而且贾政住在贾家离贾母最近的地方,贾赦却住在另外的一个院子里。这样看来,这个贾家不是贾赦的,而是贾政的,将来继承贾家财产的是贾政一家。这似乎和贾赦世袭爵位的事实,以及中国自古以来的继承习惯不太相符。而且,贾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假设”,按照曹雪芹用谐音暗示人物的习惯来看,贾赦这个人物似乎是虚构的。这样说来小说中真正的主角是贾政,这个才是贾府的正主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家族中老二称大的情况呢?实在令人费解。
通观《红楼梦》全书,其中有几处都在暗示贾赦一家和贾政一家有着实际意义的不同和区别。
譬如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一章中,凤姐在算贾家的账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下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何谓“那边”?迥然一副别家别院的口气。连自己的儿媳妇都称公婆是“那边的”,可见贾赦、贾政却有内外之别。
再如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脏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章,其中有这样的情节:平儿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平儿口中的“这屋”,明摆着就是贾政这边,“那屋”当然也就是贾赦那边,因凤姐使贾赦的儿媳妇,平儿的言下之意就是劝凤姐何必如此操心费力,再操心费力也是替“这屋”的作嫁衣裳,自己毕竟是“那屋”的人啊!可见两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界限。是财务经济界限么?好像贾府挣的钱再多也没有贾赦一家的份儿。
这样看来,贾府中不仅当家理财的是贾政,而且继承者实际上也是贾政。按书中演绎的情节来说,由于贾政长年在外做官,这贾府实际管理着应该是贾政的夫人王夫人。也就是说这个王夫人便是若干年以后贾府的又一个“贾母”。等现在贾母仙逝以后,她就成了贾家的女性最高统治者了,而王熙凤只不过是她请来帮忙料理家政财务的的亲戚。
那么王夫人会让王熙凤帮他料理一辈子的家务吗?王熙凤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呢?这王熙凤虽然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但她到底是“那边的”儿媳妇,终究是要回到“那边的”自己家去的。不是自己家人,不可能在贾政“这边的”的家里呆一辈子。而且按照王熙凤的才能和心机,贾府时刻都有着篡权夺利的危险存在。如果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贾府的当家理财的就会变成贾赦一家,甚至继承权也会转移到贾赦一家的手中。丛书中所展示的情节来看,对于这种情况王夫人也是有所考虑的,她一直想要培植一个自己家里的人来管家政财务。但是,王夫人就只有一个儿子宝玉,而宝玉又是个在家政财务上不兴趣的公子哥儿,她只好把巩固自己的地位利益希望寄托在将来的儿媳妇身上。因此出身于商人世家,而又冰雪聪明的外甥女薛宝钗自然就成了王夫人心中的上上之选。当然这也是王夫人所不能容忍宝玉要娶黛玉为妻的根本原因。
在王夫人处心积虑地精心操盘下,结果成功地让宝玉迎娶了宝钗为妻,宝钗也就成了贾府的又一个“王夫人”。这就等于为贾政一家巩固当家理财权和继承权奠定了人才上的基础。可惜世事无常,天不作美,随着贾家东西两府被抄,贾家子孙的官位、爵位被夺,贾府这个矗立百年的大厦的轰然倒塌,什么当家理财权,什么继承权,全部都骤然烟飞灰灭了。
贾赦的确袭爵,但品德太差,见个女的就想上
贾政是作为贾府门面的角色,方正,严肃,礼教,他的功名好像是自己考的,我太久没看,有点忘了
而且王夫人手段非常厉害
更重要的是,,,元春是谁闺女,你想想
有几方面原因:
1、贾赦乃过继且不受贾母疼爱;
2、刑夫人不是原配夫人;
3、刑夫人身份不及四大家族中的王夫人;
4、贾母偏爱贾政夫妇;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