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您的这个问法,我想应该是针对广东地区的,因为目前只有广东是同时存在着这三种人的。广东目前是有三大民系,一为广府,二为潮汕(也称闽南、福佬),三为客家。区分三者最直接的是语言,因为这三大民系的语言都能很直观的区分开来。
广府民系,即为广府人,广东人中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口语中的“广府人”即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欧美、澳州等等地区的华人,以粤语(广州话、白话或称广府话,俗称广东话)为母语,以珠玑巷同迁的汉人为民系认同,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式饮食、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及世界所有地区,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汉语民系。“广府”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唐代,楼上的这位仁兄说了,底子是在秦代迁入的那50万人。
闽南人,狭义的闽南人指的是福建闽南地区使用闽台片闽南语者,约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台湾地区、香港与南洋以及世界各地的闽南移民;广义的闽南人则包括了潮汕人、浙南闽语、雷州话、海南话、中山闽语的使用者,但不管狭义或广义,已移出闽南本地者后裔,多已不用“闽南人”做自称。在中国闽南、台湾、马来西亚部分地区(如槟城与新山)、新加坡等地,闽南人是当地优势民族。闽南民系在商业、学术、航海和殖民皆取得很高的成就。闽南民系的形成始于秦汉,在五胡乱华时期开始陆续有大量汉人人口涌入泉州,使唐宋元明初泉州港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直是北方汉人商家以及贵族移居的中心城市,为控制海贸,这些人又向中国东南沿海殖民,广东与浙江沿海本来不是汉人移居的中心,当地的闽民系则是闽南殖民者和当地的百越族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如粤东本为畲客的聚居地,海南本为黎族的聚居地,闽人则为殖民者,福建沿海则绝大多数汉人基因,广东与浙江沿海的闽民系城市仍有10%-35%百越基因残留。目前在广东分布的闽南语系(不能称闽南人)的有潮汕三市、汕尾、丰顺县南部、雷州半岛等。
客家人,客家是岭南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或族群,客家人也并非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旅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在岭南地区居住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客家民系比广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两个民系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部分原当地族群的客家先民。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台湾等地都有客家人的分布,而以广东省内最多,人口总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近三分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和岭南,而最终形成于岭南大地。目前在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称为世界客都,95%以上都是客家人)、河源、惠州、英德、翁源、化州等等地。客家人的第一次开始形成于秦代,一说由于战乱南迁,二说是由于修建阿房宫而留在了赣南一代生活,当地称他们为“客”。
广东本地的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所以长相外貌上不会太容易区分,都是厚嘴唇塌鼻梁居多(玩笑话),而且三大民系间大量通婚、流动。主要还是看文化吧,举个最直接简单的区分方法,可能以偏概全纯代表个人看法:广府人很喜欢喝老火汤拉家常、闽南人很喜欢喝茶谈生意、客家人很喜欢读书想做官。
客家人:底子是秦代的50万移民,然后历代北方移民不断加入,到唐宋时期逐渐融合形成、在三个民系中时间最早,客家人有南越王赵佗直系后代
形成时间:上古音民系上古汉语在魏晋简化为中古汉语那一刻
闽南人:祖先主要大多部分是唐宋之间南迁的开漳圣王军民光州固始汉人——以唐宋间中原话(河洛话)为基础形成闽南话的文读层次
广府人:底子是宋末的江西和福建闽西等移民,到江西客家话逐渐简化形成广府话才形成——广府话祖地是广信梧州,祖先主要部分是唐宋之间江西南迁广东珠玑巷的汉人——以江西客家话(河洛话)为基础形成的方言系统
晚期中古汉语民系次方言宋末江西客家话 简化→广府话,从历史的宋末明清江西客家话在广信梧州简化为广府话年间开始区分
在三个民系中时间较晚,南宋以后是形成的时间
形成时间:张九龄唐朝开通珠玑巷,江西客家话简化为广府话那一刻开始,在梧州简化
——综上,到了宋元之际,三大民系已经正式确立了
参考视频:《中古汉语朗读将进酒》客家话和闽南文读就是中古汉语
参考族谱:广府人族谱
广府人:底子是秦代的50万移民和当地越人的混血,然后历代北方移民不断加入,到唐宋时期逐渐融合形成——中心地带是珠三角,以广州话为标准的民系
闽南人:祖先主要部分是唐宋之间南迁的汉人——以唐宋间中原话(河洛话)为基础形成的方言系统
客家人:在三个民系中时间较晚,南宋以后是形成的时间
——综上,到了宋元之际,三大民系已经正式确立了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祖先从中原移过来,东晋时期五胡乱华,大量汉人南渡。。就是那样慢慢移过来的,大部份闽南各姓氏家族族普都有记载
在分广府和客家问题上,都有秦征领南,问题出来了:秦征领南,设龙川县为大本营,而龙川只有客家,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