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码包含候选码和码,候选码包含码。
1、含义不同: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主码,主码的诸属性就称为主属性;一个表中如果有一个字段,存储另外一个表的主键,这个字段就是外键,又称外码。
2、实际操作不同:码是可以确定一个元组的所有信息的属性名或属性名组。
例如在{a,b,c,d}中,假设知道a的值就能确定a,b,c,d的值,假设知道c,d的值就可以确定a,b,c,d的值,那么{a}就是码,{c,d}就是码。
并且{a,b},{a,c},{a,b,c},{a,b,c,d}等也都是码,因为它们也可以确定一个元组的所有值,即使很多余。
候选码的真子集中不存在码,候选码可以有多个。
就上面的例子而言,{a}是候选码,{c,d}是候选码,因为它们的真子集中不存在码。
而诸如{a,b}并不是候选码,因为它的真子集中含有{a},且{a}是码。
主码就是主键的意思,主码是任意一个候选码,还是上面的例子,主码是候选码{a},{c,d}中的其中一个,既可以是{a},也可以是{c,d}。
3、定义概念不同:码是数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所谓码就是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他是整个实体集的性质,而不是单个实体的性质。它包括超码,候选码,主码。
超码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实体集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实体。如果K是一个超码,那么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码,也就是说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码。
候选码是从超码中选出的,自然地候选码也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因为超码的范围太广,很多是我们并不感兴趣即无用处的。
所以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们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例如,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都不能是候选码;如果K,J都不是超码,那么K和J组成的集合(K,J)有可能是候选码。
按照上面码的定义看看外码的定义如下: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者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K(s)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如果F与K(s)相对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综上:F是非主属性组,必定可以取空值,但是课本例子包括课后题都说F可以是主属性,当为主属性时,为了保持实体完整性,不可以取空值。
扩展资料:
码=超键:能够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属性或属性集。
标识性:一个数据表的所有记录都具有不同的超键;非空性:不能为空;有些时候也把码称作“键”。
候选键=候选码:能够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最小属性集;标识性:一个数据表的所有记录都具有不同的候选键;
最小性:任一候选键的任何真子集都不能唯一标识一个记录(比如在成绩表中(学号,课程号)是一个候选键,单独的学号,课程号都不能决定一条记录)。
非空性:不能为空;候选键是没有多余属性的超键;举例:学生ID是候选码,那么含有候选码的都是码,少部分地方也有叫超级码的,但是见得不多。
主键=主码:某个能够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最小属性集(是从候选码里人为挑选的一条)。
唯一性:一个数据表只能有一个主键;标识性:一个数据表的所有记录都具有不同的主键取值;
非空性:不能为空;人为的选取某个候选码为主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据库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主码,主码的诸属性就称为主属性.
一个表中如果有一个字段,存储另外一个表的主键,这个字段就是外键,又称外码。
在关系模式A(城市,街道,邮编)中,只有知道了城市和街道或者街道和邮编才能唯一的确定一个地址,在两个元组中,城市名,街道名,邮编号都有可能相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唯一识别这个元组.
参考资料:数据库系统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三版的,萨师煊 王珊编
联系:都能够唯一地标志一个元组
区别:主码是候选码的子集,
外码参照主码,与主码的名称可以不同,其值域是主码的子集
例如:选课(假设学生姓名不会重复)
(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候选码:{学号,课程号},{姓名,课程号};两个候选码
主码:{学号 课程号}从2个候选码中任选一个做主码
排名(学号,课程号,排名)
(学号,课程号)即是关系表排名中的主码,又是选课表外码,其取值要参照选课表中的学号,课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