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复习九科综合资料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一、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经济决策专题、开放性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中考数学复习黄金方案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为此,我谈
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
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
中的例题式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
本为主。
例如辽宁省2004年中考第17题:AB是圆O的弦,P是圆O的弦AB上的
一点,AB 10cm,AP 4cm,OP 5cm,则圆O的半径为()
cm。
本题是初三几何课本的原题。这样的题还很多,它告诉我们学好
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
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练习
题,其效果并不佳,所以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
到举一反三。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
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
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
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
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
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
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
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
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
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体
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能把
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阶
段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
方法的归纳。
纵观中考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考查运算
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是
强调阅读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平时做题时应做到:
1)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平时加强自己审题能力的锻炼,才能做到变更
命题的表达形式后不慌不忙,得心应手。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
通思维方式。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找不同的方
法,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
题方法。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后能找到图形之间的联
系,知道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已改变。例如: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图
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
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
“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
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
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
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首先,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考生要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给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第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考毕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试卷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在这学期的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中考也不会走大样。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注意:自己评分应按评分标准进行,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大致经过三轮,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对学生心中无数,做了夹生饭,返工来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教练,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建议:
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1.上物理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否则课后花两倍的力也没那么好的效果啊.
2.多做习题,不懂的一定要立刻问啊.如果问不了的就专门用一个本子写下页数啊.接触的题型多了,考试只是一碟小菜啊.
3.没时间复习的时候就把错题看一编,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啊.
4.如果本班的老师解释题目不是很好的话就趁老师不在时问隔壁班更好的老师啊.
5.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好平静的心态,掌握好时间啊
初三化学复习指导
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又是考试的依据。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的目的,突出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市或区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 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围绕《基本要求》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在覆盖重点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的同时,又要将《基本要求》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注重化学的教育性和时代性:应多关心和阅读课外的报刊和读物,多看新闻联播、多听新闻广播,了解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社会的热点和对策,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领域。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获取策略性的知识。
(3) 在学习、复习的方法上要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不断扩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在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以便在解题时迅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检索和迁移。
二.重点、难点、热点的例析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原子的结构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解度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
例1.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例2.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C.甲醛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数比是1:2:1
D.甲醛属于氧化物
例3 .去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绝“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2 B.CO2 C.CO D.O2
例4.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
评析:以上例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2)能源与化学
例1.到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送来30亿m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例2 .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CO B.CH4 C.N2 D.CO2
例3 .(1)据报道,福建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辗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最近,新华社一条报道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②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两种) 、 。
评析: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
(3)生命与化学
例1.我国已大面积的推广食用合格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例2.在某食品礼盒中,常夹有一包用作干燥剂的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CaSO4
例3.人体内含过多的尿酸(C5H4N4O3)会引起痛风和肾结石,治疗可以服用嘌呤醇(C5H3N4OH)。两者组成元素种类 (填“相同”或“不相同”),每个分子中所含 原子个数不同。
例4.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下图,
H H H H
H H H H
其中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表示为H—O—H)。乙醚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例5.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
TNT+21O2→28CO2+10H2O+6N2,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为 。
例6.可溶性的钡盐会使人中毒。如果误服氯化钡,可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评析: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立信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 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 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的繁琐技巧的解法 ,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 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
(4) 材料与化学
例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例2.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评析: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综合与化学
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解: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1、采取土样
2、取2克土样放在烧杯里,加10~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3、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沾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立刻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土样的酸碱度。
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PH试纸测定。
例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
1.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
和
和
和
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2. 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解:1、Cu(NO3)2和AgNO3 HCl和MgSO4 KCl和Na2CO3
同一烧杯内的两种物质互相不能反应
2、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然后取一支试管,将余下的任一烧杯内的溶液倒入2ml,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蓝色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KCl和Na2CO3的混合溶液,若只出现白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HCl和MgSO4的混合溶液。
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Cu(NO3)2分在一组,因为AgNO3与其余四种物质混合均产生沉淀。
例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含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C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
4.D装置内的现象是 ;
5.如E装置与F装置位置颠倒,其后果是 。
解:1、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 检验水煤气中的CO2是否除尽
3、浓H2SO4 4、黑色粉末变红色 5、不能证明水煤气中H2的存在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析:在这类实验题中,即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 学科之间综合
例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A.上浮 B.不变 C.下沉 D.沉至杯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铁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及物理学有关浮力的知识。加入铁钉前,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即G=m•g=ρ液•g•V排,加入铁钉后,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即每当有56份质量的铁进入溶液中,就有两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溶液的质量增重54份质量,则ρ液=m液/V排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密度也随着变大,而小球所受的重力(m•g)并未改变,所以只能是V排变小,故小球向上浮起。
答案为A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
例1.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例2.据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在百慕大等深海海底发现一种新能源,这种物质的外观很象冰,又称作可燃冰。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4•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下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
1.目前,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等,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今有:①可燃冰 ②氢能 ③风能 ④太阳能 ⑤煤 ⑥天然气 ⑦石油等能源,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上述能源,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一、高效复习方法 �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考生要完成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到准大学生的水平的跃进,没有很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是不行的。高考是人生最为关键的大事之一,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亚于诺曼底登陆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要打好高考这个关键战役,就必须在备考复习阶段制定好复习战略,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制定复习战略时,考生必须处理好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多门功课考得都很好,一门功课考得很差,即使你的总分不低,也可能没有被高校录取,这次考试就不是成功的。倘若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相对较差的功课上,使这门功课的分数有大幅度的提高,自己不但不会仅仅因为偏科而没有被录取,很可能在总分上也会有所提高,这样的考试就是成功的,这种复习策略就是成功的。高考的分数跟钱一样,你流血流汗获得的辛苦钱并不比你因为一个好点子而赚的钱来得更“值钱”些,你一年辛苦劳作积攒了五千元钱,而他因为抓住机会,懂得经营,一个星期就赚了五千元,他的钱能买一台电脑,你的钱也只能买一台电脑,你不可能因为你的钱来得不容易而能买一台半或两台电脑。高考中,在潜力大的功课上花了少许的精力得到的10分与在潜力小的功课上花了许许多多精力而得到的10分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在相同的复习时间内,复习方法得当,懂得考试技巧,懂得记忆技巧的考生得的分数肯定会更多。�
因此,采用高效的复习方法,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考生才能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三轮复习法 �
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一)第一轮复习 �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
(二)第二轮复习 �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第三轮复习 �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
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效复习须讲究策略,要懂得放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应该把精力花在能够提升成绩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时在语文科上,高考成绩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时在化学科上,可能高考成绩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考生应该清楚自己在什么科目上有潜力,提升空间大,便于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同样,假设有一科成绩很差,花再多时间,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对这个科目有所放弃,把精力花在别的科目上。
一、高效复习方法 �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考生要完成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到准大学生的水平的跃进,没有很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是不行的。高考是人生最为关键的大事之一,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亚于诺曼底登陆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要打好高考这个关键战役,就必须在备考复习阶段制定好复习战略,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制定复习战略时,考生必须处理好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多门功课考得都很好,一门功课考得很差,即使你的总分不低,也可能没有被高校录取,这次考试就不是成功的。倘若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相对较差的功课上,使这门功课的分数有大幅度的提高,自己不但不会仅仅因为偏科而没有被录取,很可能在总分上也会有所提高,这样的考试就是成功的,这种复习策略就是成功的。高考的分数跟钱一样,你流血流汗获得的辛苦钱并不比你因为一个好点子而赚的钱来得更“值钱”些,你一年辛苦劳作积攒了五千元钱,而他因为抓住机会,懂得经营,一个星期就赚了五千元,他的钱能买一台电脑,你的钱也只能买一台电脑,你不可能因为你的钱来得不容易而能买一台半或两台电脑。高考中,在潜力大的功课上花了少许的精力得到的10分与在潜力小的功课上花了许许多多精力而得到的10分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在相同的复习时间内,复习方法得当,懂得考试技巧,懂得记忆技巧的考生得的分数肯定会更多。�
因此,采用高效的复习方法,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考生才能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三轮复习法 �
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一)第一轮复习 �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
(二)第二轮复习 �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第三轮复习 �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
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效复习须讲究策略,要懂得放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应该把精力花在能够提升成绩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时在语文科上,高考成绩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时在化学科上,可能高考成绩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考生应该清楚自己在什么科目上有潜力,提升空间大,便于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同样,假设有一科成绩很差,花再多时间,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对这个科目有所放弃,把精力花在别的科目上。
在明确了复习目标和制定了复习计划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一、高效复习方法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考生要完成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到准大学生的水平的跃进,没有很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是不行的。高考是人生最为关键的大事之一,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亚于诺曼底登陆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要打好高考这个关键战役,就必须在备考复习阶段制定好复习战略,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制定复习战略时,考生必须处理好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多门功课考得都很好,一门功课考得很差,即使你的总分不低,也可能没有被高校录取,这次考试就不是成功的。倘若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相对较差的功课上,使这门功课的分数有大幅度的提高,自己不但不会仅仅因为偏科而没有被录取,很可能在总分上也会有所提高,这样的考试就是成功的,这种复习策略就是成功的。高考的分数跟钱一样,你流血流汗获得的辛苦钱并不比你因为一个好点子而赚的钱来得更“值钱”些,你一年辛苦劳作积攒了五千元钱,而他因为抓住机会,懂得经营,一个星期就赚了五千元,他的钱能买一台电脑,你的钱也只能买一台电脑,你不可能因为你的钱来得不容易而能买一台半或两台电脑。高考中,在潜力大的功课上花了少许的精力得到的10分与在潜力小的功课上花了许许多多精力而得到的10分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在相同的复习时间内,复习方法得当,懂得考试技巧,懂得记忆技巧的考生得的分数肯定会更多。
因此,采用高效的复习方法,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考生才能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
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效复习须讲究策略,要懂得放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应该把精力花在能够提升成绩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时在语文科上,高考成绩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时在化学科上,可能高考成绩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考生应该清楚自己在什么科目上有潜力,提升空间大,便于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同样,假设有一科成绩很差,花再多时间,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对这个科目有所放弃,把精力花在别的科目上
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当天的总结,这个时间一定要把没懂的知识点给攻一下,不要拖,也不要懒!
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用专门的本子把它的出处给写上,并标上日期等,以便查询。
设计小卡片,也就是说准备很多的白纸,在上面记录你认为比较好的题目,和它大概的解题思路,具体的过程不要抄上;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记录小知识点,小的知识归纳等等,并且时常拿出来看看。
做题目也不要就那道题一直想那道题,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解放出来,不妨想象一下别的题,肯定有很多题有相似的地方。思维要开阔,敢于想,敢于用另一种方法去突破它,失败了也没关系。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写小论文。具体的就是你拿到某一个小专题,例如物理里你分析某一种现象,你可以在看书和做习题之后用自己的话,自己理解的思路把它的成因等各方面问题给写下来,以后还要补充完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基础!!!!高考总复习:
先说说考前大家在“硬件”——知识掌握方面该注意的事情吧。其实,大家现在在知识方面的储备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不需要把课本的细节全部都再去看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担心说自己好像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看,怎么办呢?其实,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家尽可不必担心。现在的不足一个月,是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来系统地过一遍,加深印象,以防忘却。
语文专题翻阅试卷
具体来说吧,语文的复习,对于前面的基础部分的知识,大家可以把以前的卷子翻出来看看。看的时候可以这样,分专题看,比如说,先集中看字形辨析题,从第一套到第N套。然后再看另一个类型的,比如说字音辨析题。其实就是要大家找点事情做,因为快要高考了,往往容易手忙脚乱,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希望大家静下心来,看看以前的试卷,好处是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熟悉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当然,如果发的试卷太多,大家不妨挑出十几套来看,不需要把做过的卷子全部看完。至于作文,也不用紧张,这个阶段如果再加强练笔我想应该是不必要的。现在要做的也是依照专题,搜集一些写作素材。比如说,给自己出个作文题目,然后想想用些什么事例、名言等使文章更加饱满。最后两个星期,大家还可以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把以前比较“破碎”的感觉再拼起来,形成整体的印象。
其实呢,大家都是中国人,高考语文难不倒我们,信心提起来!
数 学 多看自己的笔记
数学的复习,就我而言,我一直采用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是看看自己以前所做的笔记,整理出来的解题方法。大家如果习惯做数学笔记的话,不妨多看看笔记,很有可能就碰上高考题哦!其实说到底就是把以前可能比较混乱的题目提取出来再组合,成为一些典型类型题,并附上典型的解题方法。
这时候不必要做大量的题目了,静下来,理一下思绪,看看书上的数学公式(关键时刻,公式可不能忘啊)。有时候心里实在憋得慌,感觉不踏实就做几个题目(不要再去攻难题了哦),练练手。说到这里,提醒大家,虽然不要做大量的题目,但是题目还是要做的,这样的话不至于考试时手生,提起笔不知道该怎么算。
高考的数学并不难,大部分都是平常见过的也做过的典型题,所以,不要怕!
英 语 天天坚持练听力
英语的话,笔试部分,大家去记记单词短语,背一些常用的句子,偶尔练一篇作文,看看以前的试卷,也就行了。重要的是把基础的东西再稳固一下,不要考试时一紧张,单词都不会写了。
至于听力,建议大家坚持天天听,对提高听力一定会有帮助。打通你的耳朵,让英语从你的左耳进,当然,不要从右耳出!
高考英语其实并不难,静下心,听听力,沉着应对基础题,轻松拿下阅读题,作文也不在话下,高分不属于你还属于谁呢?
文科综合 单科知识掌握好了就不怕
文综方面,向小玲觉得也是把基础知识进一步牢固化。其实现在的文综考题基本上都是拼盘式,真正的综合并不多,甚至没有,所以个人认为,单科的知识掌握了,还怕综合不成?
地理:多做题目熟悉新题型具体到各个科目,先说地理,如果你的地理成绩已经很好的话,那完全不用担心了,做几个题,翻翻书,不成问题。如果在地理方面还有困惑的同学,也不用紧张,我猜你们可能是对题型不熟悉,碰到新题型不知从何分析,得知答案后恍然大悟,哇,原来考察的知识我是知道的,就是题目太怪,没见过,不知道它到底是说什么,或者费半天劲儿才看出个端倪。所以,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赶快补救一下,找题目做做,特别是历年的高考题,还有最新的一些地理题型。我的地理成绩不错,就是做了很多题,看了不少相关方面知识的书籍,推荐大家去看一本叫《世纪金榜》的地理参考书,我觉得很不错。不过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刚才提到的熟悉题型、找题做的方法对于那些已经熟悉了课本知识,基本的地理知识问题分析已经没有多大问题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十分适用的。但是如果大家觉得对一些基本知识掌握还不够的话,建议先别管做题了,加强记忆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狠心攻克复杂历史事件 历史的复习,大家可以自己理一下思路,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把历史大事件串一串,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让看似杂乱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这里还想罗嗦一下我的深刻体会,就是狠下心来,把以前不愿去看的比较复杂但是又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好好看看,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这样做可能对大家心理状态的调适有帮助。记得那时当我把社会转型时期几个阶段的知识弄清楚之后,突然就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以前没有弄清那段知识的时候,总是觉得有某些地方似乎没有掌握好。大家不妨也试一试。
政治:熟记课本目录最后说说政治吧,我喜欢背政治课本的目录,熟记了目录也就等于从两方面巩固了知识:系统上和具体细节上。再适当的关注一下热点,把课本知识与热点联系起来,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高考文综其实重在基础知识,所以,巩固基础知识才最重要!
高考复习秘诀
大家应该发现上面提到的复习方法之类的无非是强调一点:基础。其实高考复习整个环节就可以概括为:基础知识(课本)——拓展知识(参考资料,试卷,专题训练等等)——回归基础的过程。再加上临近高考,很多同学容易浮躁,莫名的担心、紧张、又带着期望的复杂心情很容易让大家不能静下心来,再次回归基础,看课本,会给大家增加踏实感,至少可以稳住情绪,当然,对成绩的提高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害处!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此句引自肖复兴肖铁的《我教儿子学作文》1996年4月第一版211页)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一、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 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了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心理上的调整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与否)的。在学习中,心里安静,就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同样的,心里信任自己,总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时间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一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的有根。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基础。这些会在下文中写到的。
做理科题应该能够做到:做完之后自己就知道正确与否。其实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的发挥出来。他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所以它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可以说: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吧。你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强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个在这方面不如你的,对他说:“我决定要帮你学某某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给他讲题,给他找题做。这是创造自信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做一点别人多忽视的题,使成绩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够增强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五、 不强调进步
说了那么多进步的东西,好像只要这样做就能够进步似的。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你就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初中三年在学校的名次都没有变,那你就已经是进步了。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何况大家都在进步。
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
六、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过硬,就是基础扎实。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记住,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必须有利于使自己的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这是我们评判学习方法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据。而其中核心就是扎实的基础。
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成绩稳定,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每一次考试无所惧怕而坦然面对,扎实的基础保证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兼得,扎实的基础可以使……它的好处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据我理解做题时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
做题有助于过硬,所以做题十分有必要。老师留的题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
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要是自己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并不是很新颖的一般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几十道题如果涵盖面广的话,可以多做上几遍。初二的时候,我的整式计算很差,几十道题全是枯燥的计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几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纯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长进。如果要多见见各种类型的题目就一定要找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体能力,就要找大题由简入深做下去。
做题一定要做细,必须落在笔上,最好能够写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切不可着急,需要心平气和,像品咖啡一样,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几道题。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做题。应该记住做题是“宁缺毋滥”的。
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细微的时间被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七、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把玩和偷懒放在一起,但他们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另外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身心,有办法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有了爱好,也有助于培养学习上的兴趣。爱好决不是占用学习时间没用的东西,它有利于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这种爱好必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做消耗体力的运动也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不要用麻烦的方法解决。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硬学不会有最好的成绩。如果多出去旅游还能丰富一下自己的经验,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人经常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变得有灵气。这就是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就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了。
八、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有一次数学考试,没带手表。考试的是很特别着急,结果十分不理想,由于着急好几道题都不会做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在考试的时候带过表。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应当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过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抱着“有多大劲儿,吹多大气儿”的思想来考试。这样你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考试。
考过试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试。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证我的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第五步,认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后,看看自己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过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的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
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坚持谨记,卧薪尝胆就是长期计划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十分成功的长期计划。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
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计划一定要有计划的价值。用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必须要看出计划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才好。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这就需要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现在是这样,不调整你会永远是这样,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渐渐地你就失去了主动,再要想自主的调整就很难了。
调整也分步骤
1、 没有好的办法,或拿不定哪一种好时,就不要调整,因为调整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到头来没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偿失。必须考虑到前面我的道的学习中的“三个有利于”
2、 小的调整直接进行,大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试用期,实行大的调整前,必须考虑慎重,我们不能输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3、 在考试中印证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预想一样,就进行下去。不一样,就进一步调整
4、 很久以后,回想自己的调整。看看这个调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来。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
九、 学习别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我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的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习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发明者、创造者,都没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发明创造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学习所有的学习方法,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有成绩上质的飞跃。
……
你的基础要是真得像你说得那么差,可能你这60天真地要拼命了,说句泼冷水的话,你3年都没好好学,你能指望这60天就能学回来?
不过说归说,建议我还是要提的,工作你也是要回去做的!
理科其实并不像你想想得那么难,作为初中生的你,可以回忆一下小学6年数学都讲了什么,现在看的话,基本上1年天就能学会吧?但是当时我们却学了6年……当然,这里面有培养习惯的过程,我们不管它,我要说的意思是,其实,初中三年,知识量真得不多!
60天用好,立刻绝对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平。
其实不要看中考的时候每科都有那么多分,其实这之中只有10分左右的题目是用来拉开差距的,也就是说剩下的分数考的都是基础,抓住基础分,你还是可以考得很好的!
具体怎么做,我的建议是背每一条公式和搞清楚每一条定理,这很重要!!!毕竟初中的东西就那么多,一条一条都捋下来也没多少。从头看一遍课本,就什么都能解决!!!!!具体的你最好还是咨询一下老师,毕竟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而且还是老师最了解你!
另外,你必须找一个家教,看视频是肯定不行的,60天学3科3年的知识,照本宣科的视频的密度是说什么也不够的!视自己目前的水平,每周补课1-3次吧。
文科虽然你很有自信,但是也不能放松,每天读读单词,背背古文还是必须的~
学习累了看看《读者》或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可以提高你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帮助你提高阅读成绩和作文成绩~
最后,希望你能在考试中发挥好,考上理想的高中吧…